鲁迅是一个真正可以随便谈谈的朋友,他是一个真的人, 他不仅敢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更从不向他人,包括我们读者隐瞒他内心的矛盾、痛苦、迷茫。他敢于面对自身的局限,更无情地解剖自己。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近日人们惊喜地发现,那个大半辈子热衷于讲鲁迅的北大教授钱理群竟然入驻B站了。
年轻人们或许不全都认识这位82岁高龄的学者,他是北大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内鲁迅研究领域的泰斗级人物。
带着“做沟通鲁迅与当代青年的桥梁”的使命,他于1981年开始在北京大学讲授鲁迅课程,一讲就是40年。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他立志做“学者兼精神界的战士”,始终不懈地呼吁知识分子以及青年一代,关怀中国社会,关注现实问题。
鲁迅是一个非常不合时宜的人,因为他的思维太怪了,太反常了,太超出我们习惯的事物了。人们美化过去、未来、死亡,其实不过是想找一个精神的避风港而已。但鲁迅恰恰不允许我们有这样的避风港,任何地方都不能避风,你必须正视现实的不幸、不满和曲折;你只有一条出路——正视,而不能逃避。
原本2015年钱理群入住养老院之后,就逐渐减少了讲座的次数。但今年的疫情期间,他不仅重读鲁迅,而且产生了很多新的想法。
他连续编写了《钱理群讲鲁迅》和《钱理群新编当代鲁迅读本》,并入驻B站,决定和90后、00后的年轻人一起共读鲁迅。
“这是疫情和后疫情时代带来的心灵的冲击、内心的焦虑和困惑。人们在疫情期间感受到了说不出的孤独感,一方面是空间的隔绝,而另一方面,即使大家可以上网交流,也可能突然和熟悉的人没有了共识。此时恰好需要一个可以说真心话的真朋友。这时我就想起了鲁迅。”
而且,在钱老的多年教学生涯中,他发现了年轻学生群体对鲁迅的态度变化——80年代,学生们最能跟鲁迅产生共鸣,经常读到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但到90年代,学生们离鲁迅的距离远了,更愿意把他当成一个跟现实生活无关的、“无法进入我们生活”的文化偶像。
这也是钱理群面对B站邀约时欣然应允的原因之一,他渴望与年轻人交流,消除他们对于鲁迅的陌生感和隔阂感。
事实上在B站,鲁迅是最受年轻人欢迎的作家之一。
B站与鲁迅相关的视频总共超过1.3万条,总播放量达到了1.7亿人次,点赞和收藏量也分别高达960多万和420多万。
有Up主特地制作“鲁迅解读”系列视频,从单个作品的分析,到鲁迅生平的介绍,丰富程度不亚于一本学术编著。
也有Up主把鲁迅在作品中说过的情话整理成集,教科书里的学者私下也有可可爱爱的日常,令网友们直呼“磕到了。”
年轻人们的热情或许已经超过了钱理群的想象,这一定是他最希望看到的事。
如今提到鲁迅,耄耋之年的钱老依然目光炯炯,精神饱满。
人们大概看不出,这位老者曾在2018年被确诊了癌症。他选择不做任何延寿治疗,但笔耕不辍,一天坚持写作6、7个小时,半年已经产出40多万字。他认真算过,大概还有五年就能把想写的东西写完。
他说:“将这位真朋友不断介绍给青年人认识的使命,我恐怕会坚守到生命的结束。”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