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使用千万蜘蛛池,网站外链优化,蜘蛛池引蜘蛛快速提高网站收录,收藏快捷键 CTRL + D

三水百度优化如何(百度推广和优化有什么区别)


12月27日晚,一场高规格的新年音乐会奏响三水人新一年美好生活序曲。当晚,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以一场中西合璧、名曲荟萃的音乐盛宴,让三水群众在家门口尽享艺术大餐,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这也是三水不断优化文化供给,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期待的缩影。今年以来,三水以一个个高品质新阵地优化文化供给平台,以一个个文化惠民新实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以一个个精品佳作赋予城市文化新内涵,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4123场次,服务620万人次,打造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三水新年音乐会。李东摄

在共享中发展,打造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名家名团,融汇中西。当晚,在三水文化中心,由中央歌剧院首席常任指挥袁丁执棒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奏响庆典序曲、歌剧《卡门》、e小调第九“新世界”交响曲、《红色娘子军》组曲、饮酒歌等名曲,让三水群众在大饱耳福中辞旧迎新。

以普及高雅艺术为宗旨的三水新年音乐会,于2003年开始举办,是三水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19年来以高品质的文艺演出不断升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持续提升市民文化艺术修养,已成为三水公益文化活动一大品牌。

12月27日晚,一场高规格的新年音乐会奏响三水人新一年美好生活序曲。李东摄

这也是三水不断优化文化供给,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期待的缩影。今年以来,三水区文化馆、区图书馆依托高品质文化阵地,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升级公共文化供给水平,为三水群众带来更高品质的文化享受,进一步激活三水文化中心作为城市新文化地标的服务功能。

“淼城夜校”公益艺术培训以“2+5”“白+黑”的方式,一年来开设960个班次,服务超4万人次、辐射服务相关家庭成员10万余人次;“淼城文艺轻骑兵”汇聚120多名三水本土文艺精英,为市民提供公益授课近3000课时,推动文化馆服务范围拓展延伸……今年以来,三水区文化馆不断创新服务,打造“云秀山大舞台”、组建少儿艺术团,举办线下公益培训近千班次、文艺活动43场次、展览9个,线上展播207场次,线上线下服务近28万人次。

图书集市、电影、展览、沙龙、烛光音乐会……上个月,在新馆启用一周年之际,三水区图书馆举办第一届悦读艺术季系列活动,以“阅读+艺术”的方式为三水市民提供全新阅读体验。据悉,三水新图书馆于去年12月底建成并启用,坐落在三水新城荷香湖畔,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比旧馆面积增加6倍。优美的环境和舒适的阅读环境备受市民热捧。

数据显示,新馆每周开放时长为72小时,相较于旧馆每周开放时长为50小时,增幅为44%。一年来,三水区图书馆共接待读者43.92万人次,相当于服务全区过半人口,同比增长38.54%;书籍流通量59.23万册次,同比增长140.08%。

一年来,依托新馆全新的、高水平的硬件设施,三水区图书馆在全方位提升读者服务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全民阅读活动。截至11月,三水区图书馆本年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活动288场,月均举办26场,同比增长93.5%。参与人次为19.22万,同比增长391%。其中线下活动参与人次为17.1万,位列五区第二。

为让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从中心城区向基层延伸,三水通过整合文化馆和图书馆资源,推动“双馆齐下·文化到家”文化服务下基层系列活动走入三水七个镇街,在篮球场上、在祠堂旁边、在大榕树下提供演唱、舞蹈、小品、粤曲、讲座、展览、图书阅读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基层居民在家门口共享文化盛宴。

“双馆齐下·文化到家”活动。

此外,三水还以区文化活动中心为核心,联动68家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依托覆盖区、镇街、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常态化开展“三水区旅游文化周、西南水都饮料文化节、白坭西江文创节、芦苞孝善文化节等区镇品牌文化活动,打造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据统计,三水2022年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4123场次,服务620万人次。

西南水都饮料文化节。张秀蓝摄

在坚守中创新,让岭南文化焕发新活力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突出文化自信自强,高水平谋划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佛山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擦亮岭南文化大市品牌名片。

文化自信需要坚守根本。作为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三水拥有丰富的岭南文化资源,银洲贝丘遗址刻下了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宝月堂留有1300多年前“南宗”六祖惠能的足迹……全区古迹、古村、古庙、古屋众多,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3处;粤曲星腔、胥江祖庙庙会、赛龙舟、猫狮、洪家拳、侠家拳、疍家菜制作技艺等岭南传统文化依旧熠熠生辉,见证了千百年来三水对岭南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12月23日,佛山市三水区第十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新鲜出炉,今日城荷花宴、白坭狗仔鹅制作技艺、白坭鸡煲蟹制作技艺、三水传统红木家具制作技艺、白坭五人龙舟5个项目入选。至此,三水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增至43个,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个。

文化自信需要不断创新。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这是三水长期以来的坚持。近年来,三水美食项目频频入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三水非遗保护的一大亮点。作为三江汇流之地,汇西江、北江、绥江三江之灵气,丰富的水系孕育出丰富的特色食材和美食,形成了独特的美食文化。

去年以来,三水依托特色美食文化资源,布局“美食+”产业,先后出台了《佛山市三水区推动“美食+”工程,打造湾区美食之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佛山市三水区“农家乐”高质量发展方案(2021-2023)》《佛山市三水区“美食+”文旅餐饮融合实施方案(2021-2023)》等配套文件。

品美食就是品文化。如今,三水非遗美食品牌越擦越亮,明昌鸡仔饼、西酒点心、疍家腊鸭扎等已实现产品化、市场化发展,以“疍家腊鸭扎”为例,如今不仅远销内蒙古、黑龙江、云南等地,今年已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500%,商家及村民的收入都大幅增加,更让“三水味道”香飘全国,让岭南文化既“活起来”又“火起来”。

三水非遗美食。张秀蓝摄

文化自信需要文艺精品加持。以三水“红头巾”黄苏妹等人为原型创作的《星岛女孩》长篇小说荣获第三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长篇佳作奖”首奖、粤剧《红头巾》入选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歌曲《深深的向往》获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音乐类一等奖,三水淼城之声合唱团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成人组女声合唱(二级团)称号……作为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一部部文艺精品佳作激发起三水人强烈的文化自信。

三水文艺精品大型粤剧《红头巾》。

紧扣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名城的发展目标,今年以来,三水以一个个高品质新阵地优化文化供给平台,以一个个文化惠民新实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以一个个精品佳作赋予城市文化新内涵,不断推动文化强区工作发展。日前,在首届岭南文化湾区论坛上,佛山市三水区获“2022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示范案例(区)”荣誉。

【南方日报记者】张秀蓝

【作者】 张秀蓝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链接:https://www.24zzc.com/news/169266284022054.html

相关文章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