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使用千万蜘蛛池,网站外链优化,蜘蛛池引蜘蛛快速提高网站收录,收藏快捷键 CTRL + D

惠州百度快排优化(惠州关键词优化服务)


(视频评论节目“南方惠评”全新上线)

GDP增速时隔7年重回广东第一,背后的惠州战法再升级

最近,惠州频频“出圈”。

GDP增速时隔7年重回全省第一,工业投资占比创10年新高,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个月全省第一……这份来之不易的经济答卷,赢得各界关注和点赞。

放眼湾区,城市竞逐,你追我赶。“黑马”为什么是惠州?

“稳大盘”进入关键时期,向来低调、安静的惠州为何能在众多高手中突围?

经济增速领跑广东,惠州的动力从哪里来?

带着这些疑问与思考,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近期兵分多路,探项目、访企业、进工厂,寻找答案。

在走遍“3+7”工业园区后,我们感受到,惠州的密码其实就在园区中、在项目上、在车间里。

我们感受到,惠州的高分答卷不是来自偶然,也并非一日之功,而是近几年举全市之力抓“3+7”工业园区正在开花结果。

我们感受到,惠州这座奔跑在新赛道上的“万亿工业大市”打出了一套升级战法,思路更清晰,战略更聚焦,打法更有针对性。这种升级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从“散装”到“集装”,更加追求经济密度。

过去,惠州工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各县区的园区规划零敲碎打、各自为战。惠州深刻认识到,必须大刀阔斧地改。2020年以来,惠州全市一盘棋规划建设“3+7”工业园区,优化提升3个国家级园区,聚力建设7个千亿级园区。项目入园、工业上楼,一场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轰轰烈烈展开,带来的是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如今,“3+7”工业园区贡献了全市约六成的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

惠州大亚湾加快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谢开凯 摄

第二,从“打基础”到“强实体”,更加追求可持续性。

过去,有人吐槽说惠州是一座“睡城”。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经济要“强身健体”必须坚持“工业立市”。最近几年,惠州壮士断腕,调整“指挥棒”,把新增用地指标超七成用于工业项目,并优先布局到“3+7”工业园区。正本清源换来的是元气恢复。今年1-2月,惠州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1.9%,10年来首次突破40%,5年来首次超过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1-7月,惠州工业投资占比提高到42.6%,比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高7.9个百分点,实体经济加快“强筋壮骨”。

第三,从“抓大放小”到“梯队培育”,更加追求城市韧性。

过去,惠州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大企业一打喷嚏,经济就感冒。痛定思痛,奋起改变。这几年,惠州一边招大引强,一边育苗倍增,撑起“2+1”产业集群的“顶梁柱”。久久为功,春华秋实。最近5年,惠州新增企业13.8万户,增长111.8%。埃克森美孚来了,恒力集团来了,中海壳牌三期来了。上半年,惠州“3+7”工业园区新签约项目126宗,新开工项目59宗,新投产项目48宗。国企、外企、民企在这里同台竞技,“小巨人”、大项目、“隐形冠军”在这里共生共荣,惠州的发展结构更优、活力更足、韧性更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我们认识到,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时代洪流中,在“三重压力”之下,稳住经济大盘仍然任务艰巨。

我们看到,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惠州经济破浪前行,以GDP增速全省第一的好成绩跑赢了“上半场”,实属不易。

我们期待,惠州在“下半场”跑得更快、更远、更稳,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出品】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惠州分社

【策划】 柯鸿海

【统筹】 罗锐 周欢 林丽丽

【文字/出镜】 周欢

【制作】 王昌辉

【设计/海报】 钟仁敏

【团队参与】 梁维春 陈文涛

【素材支持】 潼湖生态智慧区管委会 惠阳区委宣传部 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

【作者】 周欢;王昌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链接:https://www.24zzc.com/news/169270168422426.html

相关文章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