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使用千万蜘蛛池,网站外链优化,蜘蛛池引蜘蛛快速提高网站收录,收藏快捷键 CTRL + D

辽源百度快照优化(百度快照更新与排名)


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天眼之父”,人民科学家南仁东的事迹中。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南仁东,1945年2月19日出生在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先后获得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真空及超高频技术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

1993年,日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认为这是一个机遇,就跟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为什么南仁东会有这个想法呢?

因为当时我国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直径只有不到三十米,而美国的却有305米 ,南仁东认为:“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

我们没有”,所以他想试一试。

南仁东并不是大言不惭,1984年始,在使用国际甚长基线网对活动星系核进行系统观测研究的早期发展阶段,他就主持完成欧洲及全球网十余次观测,并且首次在国际上应用VLBI“快照”模式,取得丰富的天体物理成果。

所以南仁东在国际上已很有名气。

在天文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南仁东,曾收到过美国、日本抛来的橄榄枝,但他拒绝了。

1994年7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概念提出。

为什么是500米口径呢?

南仁东认为:“芯片的综合能力是18个月,射电望远镜的灵敏度大概是3年翻一倍,它是服从一种规律的。我们发现在二零一几年,要有一个大概500米左右口径的这样一个望远镜,对国家决策层是有说服力的”。

南仁东对祖国的发展深思卓见,对国家也是赤城之心。


南仁东和团队为“天眼”选址

1994年始,南仁东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为了给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择一个合适的工程选址,历经12年,他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先后对比了1000多个洼地,最终选择了大窝凼,这里不仅无线电环境非常理想,而且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都符合科学要求。

台址选好了,但是问题也接踵而来,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急需攻关,核心技术遭遇封锁,作为“大射电望远镜”总工程师的南仁东,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他带领团队迎难而上,攻破了索疲劳、动光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南仁东经常说自己就是一个战术型的老工人,丝毫不敢出错,他说:“ “天眼”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前,南仁东患上肺癌,并在手术中伤及声带。患病后,南仁东放不下“天眼”的建设,不肯休养,依然带病坚持工作,尽管身体不适合舟车劳顿,但他依然从北京飞赴贵州,亲眼见证了自己耗费23年心血的大科学工程落成。

“天眼”,具有中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是世界上目前口径最大、最精密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其设计综合体现了我国高技术创新能力。


南仁东参加“天眼”落成启用仪式

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落成启用,并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

令人痛心的是,在2017年9月15日晚,南仁东因肺癌突然恶化,抢救无效逝世,享年72岁。

2018年4月,南仁东被评为“逝去的十位国家脊梁”之一,为表彰南仁东在天文学的突出成就,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将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同日,南仁东塑像在“中国天眼”现场落成。

仰望星空,南仁东星光洁明亮,它永远提醒国人在实现科技强国的道路上要不畏困难,勇于创新,敬业奉献。

本文链接:https://www.24zzc.com/news/169292391823625.html

相关文章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