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泰州全市上下意气风发、昂首阔步,走过非凡十年,取得非凡成就。即日起,本报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总栏目下,开设“非凡十年”子栏目,全方位多层次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泰州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展现泰州人民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激励泰州儿女去争取更大的胜利和荣光。敬请关注!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接连迈上3000、4000、5000、6000亿元大关,医药产业产值、造船完工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跻身“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行列……这沉甸甸的“成绩单”,映照出2012年以来的十年,泰州市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的强劲发展态势。
城市经济体量是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十年来,泰州市经济“吨位”不断变大,基本每两年便跨出一大步——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576.94亿元,2014年升至3193.07亿元,2017年增到4424.57亿元,2019年跨过“5千亿门槛”,2021年继续上行至6025.26亿元。与此同时,泰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从56081元增长至去年的133323元。
与之相呼应,十年间,泰州市一产、二产、三产迅疾“奔跑”,增加值分别从191.75亿元、1437.90亿元、947.29亿元攀升至318.13亿元、2918.59亿元和2788.54亿元。
工业是泰州经济发展“压舱石”。近十年来,泰州市主导产业不断优化,产业发展进一步聚焦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201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为1118.54亿元,2021年这一数字刷新为2306.43亿元,规上企业数也从2497家增至2988家。
来看一组最新数据:2021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长24.8%,排名全省第一;全市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719.72亿元,增长13.4%,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均高于全省平均0.6个百分点,两者增速分别列全省第5位和第2位。
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尽管受疫情影响,2021年,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9%,创历史新高。医药、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产值4682.7亿元,同比增长30.8%,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64.1%。
医药产业集群持续向高端迈进,基本涵盖化学原料药、中成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特医食品等九大领域,2021年139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806亿元。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进发,2021年597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2330.6亿元,我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和国家船舶出口基地,是全国唯一交船完工量超千万载重吨的地级市,重点船企去年新接订单208艘1900万载重吨、手持订单272艘2344.6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104艘936万载重吨,分别占全球比重的15.3%、11.6%和11.1%。而随着2019年长城汽车整车项目落户,泰州终于圆了“造车梦”,汽车产业链涵盖整车、零部件等各门类约300个品种,轮毂、制动器、转向器、齿轮等近40个品种市场占有率超30%,长城汽车去年整车下线突破13.5万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精细化工、石油化工、金属新材料三大特色领域,去年295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581.4亿元。
十年来,泰州市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分别由2012年的103.70亿美元、14.50亿美元、5.84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189.22亿美元、18.28亿美元和6.70亿美元。
城市实力提升离不开优质载体。作为项目建设主阵地,2012年泰州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为7家,如今已增至10家。2021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不含“筹”)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30.6亿元、实际到账外资17.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45.5亿美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141%、57%、96%。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奔跑不辍。综合实力提升,还在泰州市更多领域得以体现。
比如建筑业,2012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1867.01亿元,入泰州库税收16.1亿元,有4家特级企业;2021建筑业总产值4688.4亿元,入泰州库税收69.1亿元,有8家特级企业。
再比如金融领域,2016年11月,泰州获批成为全国首个以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2017年到2021年五年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平均增速较改革前提升8个百分点;2021年绿色贷款余额626.9亿元,是改革前的4.5倍;境内外上市企业数由10家增至23家。
泰州市还坚持高标准打造高品质城市。特别是2018年以来,泰州在全国率先推进全域标准化和专利标准融合创新,建成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企业209家,推动1655项专利转化为1432项标准,创成全国第三、全省唯一“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