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
融合赋能
打造万般美好的公共文化徐汇样本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通报第一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结果,徐汇区获评“优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徐汇公共文化这十年→
徐汇区于2013年11月获得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十年来,徐汇区始终把“以人为本 共建共享 创新引领 融合赋能”作为重要理念,实现了公共文化网络全面覆盖、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提升、公共文化品牌精彩纷呈、文化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01 铸就高质量发展的徐汇成效
高质量推进徐家汇书院建设
一是机制建设更加完善。徐汇区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的实施办法》等文件,专项经费投入逐年保持平均10%的递增。
二是空间布局更加均衡。通过优化空间布局,率先实现建设“15分钟到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目标。
三是内容供给更加丰富。处处可去、人人可及、时时可达,成为不少徐汇市民的感受。面对疫情新常态的挑战,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全力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供给能力。
四是社会参与更加活跃。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和产品鼓励社会参与,从“内循环”,转化为社会“大循环”。
五是智慧服务更加友好。率先开放全市首个一站式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徐汇文旅云”, 信息获取、预约、消费一键完成;试点全市首个“风貌保护+两网建设”应用场景,提升管理力量和公共资源投放的精准性。
02 塑造服务体系化的徐汇范式
硬件维度,在全区构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形成“五个一”运行管理机制,创新示范馆基地品牌打造。
徐汇区举行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成立仪式
软件维度,重视精品佳作的孵化,2019年荣获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第十八届“群星奖”2个奖项。
音乐小品《看见自己》和短篇苏州评话《捍卫者》荣获第十八届“群星奖”。
外延拓展,激发社会活力,做强联盟枢纽。既有获得国家文化部“优秀公共教育项目”嘉奖的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也有“家门口的博物馆”文教结合实事项目开花结果;并充分汇聚名家、名师、名人的志愿力量,“日晖有戏”作为文化类志愿者项目获得中央文明办颁发的“四个100”先进典型殊荣。
同时,注重内在提升,始终坚持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尤其是动态更新,与创新发展的节奏同频;以标准化建设,实现品控,保障差异化内容构建的宽度和服务高度。
03 深化融合式赋能的徐汇路径
衡复风貌馆
徐汇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建设美好文旅生活新空间,以文旅融合相互赋能实现共生共赢,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以品质精致追求提升城市软实力。
在服务载体创新方面,一是建设示范点。徐汇区衡复风貌馆作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国家级试点单位,打造历史风貌展示、旅游咨询服务、高品质文旅活动与文创咖啡衍生等多元复合文旅体验空间,成功创建文旅融合示范样板。二是布局全域网。将文旅属性兼具的重要点位,纳入布局。打造“1+4+X”,即1级旗舰店(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2级专业站(徐汇四大功能片区)-3级快捷站(公共文化场馆、书店、酒店、咖啡店等),加以标准化建设,提升区域文旅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能级。
在服务内容创新方面,以“建筑可阅读”作为品牌供给产品,植根历史建筑、文物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实现文旅融合产品与新场景的创新,让公共文化在主客共享中,实现城市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城市形象的有效推广。
《遇见武康大楼》口袋书
04 创新发展 未来图景
在优异成绩的鼓励下,徐汇将继续踔厉奋进,迈向新征程。
一是构筑公共文化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海派文化之源”的区域优势,加快新型空间、地标载体建设,实现创新性发展转化、创造性转化。大力实施“道路+”“公园+”和“生活圈+”三大文旅民心工程,让人民更好地感受到城市美的追求、高的颜值和暖的表情。
二是推动事业产业共创新成就。公共文化将更好赋能城市文化软实力,激活城市一流营商环境,成就城市发展硬实力。在徐汇,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反哺文化事业更加惠民,实现事业产业双向赋能、互相成就、比翼双飞。
徐汇将以公共文化创新发展建设为动力,焕发创新力,扩大辐射力,激活软实力、增强贡献力,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作出徐汇新贡献、新范式。
END
编辑:杨宜修
校对:潘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