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有一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度娘,似乎无所不知,最喜与人谈论天下奇观、国家大事,而如今,她好似变了一个人,整日宅在闺中,拍拍短视频、打打小游戏,闲聊的话题也变成了一些略显低俗的街头新闻,具体想要咨询些什么的时候,她又打起了广告……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百度搜索究竟死于谁手?
1月22日晚间到第二天清晨,自媒体新闻实验室方可成的一篇文章《搜索引擎百度已死》刷屏朋友圈,同时登上了微博热搜,用该文作者的原话说,“与TF boy相邻,很是激动。”
那么,这篇爆文究竟讲了些什么?
小巴将其归结为两个现象,一个结论。
现象是:
1. 如今用户通过百度进行搜索,出现的搜索结果,尤其处于用户高频阅读范围的第一页,充斥着大量来自百度百科、百家号的内容。
2. 而这些内容往往来源可疑,部分低俗不堪,甚至还有不少是假新闻。
结论是: 如今的百度,已沦为一个站内搜索百度自营内容的工具,而那个作为搜索引擎的百度,早已经死了。
确实,当我们打开百度的App,也不难发现,它的变化。
第一栏仍是搜索栏,只是下面多了许多标题诱人的新闻信息,其他则是好看视频(短视频,界面设计近似快手),居中的是代表AI能力的语音搜索助手,最后是小游戏。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度娘变了呢?
在谷歌2010年退出中国市场前,“外事问谷歌,内事问百度”,国人如此定义自己的搜索偏好,而这也是百度在PC时代的辉煌证明。
“作为一个搜索引擎,它成了数百万网站的入口,网民通过各种各样的关键词搜索,到达目标网页。”
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事情发生了变化。
过去,度娘的生存环境是人在家中坐,宾客纷至沓来,关键词广告为百度带来的收入相当可观。百度于2007年超越新浪广告收入,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中头号广告营收选手。
而如今,武林盟主易位,入口变成了智能手机。
不管你是一款生理期App,还是社交App,尽管不是同一类产品,但同样互为竞品,因为大家最终抢夺的都是用户的时间。
于是,宾客不见了,纷至沓来的是一个个不知名状的竞争对手, 这倒逼着度娘同其他“店铺”一起,放下身段,争夺用户注意力和时间,即所谓流量。
于是,度娘开始自觉“整容”。
她最近对标的,就是头条。
以单一的App产品比较:百度的商户数量、用户数、日活高于今日头条,唯一不如今日头条的是用户使用时长,百度超过45分钟,今日头条是76分钟。
所以说百度需要做的,就是将资讯搜索的流量都导入百家号、百度动态和好看视频,全面增加自己的用户使用时长。
结果如何呢?
1.百度的使用时长在去年收购好看视频后,不断上涨,而这一涨势还在继续。
2.百度信息流收入是今日头条的一半,但总收入是今日头条的三倍。
3.去年百度收入破一千亿,成了除了阿里和腾讯之外第三个进入千亿大关的企业。
这意味着, 度娘通过主动削弱对外搜索引擎的功能,转而为自营内容导流,增加用户留存时间,逐渐走出低谷,走上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道路。
而这次“整容”的代价是,度娘过去引以为傲的搜索引擎功能,被改造成了一种站内搜索。
但导致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除了度娘“自残”,也有形势所迫。
让度娘放弃搜索引擎的,还有这个已经无法精确搜索的封闭移动互联网时代。
在PC时代,数据互为开放,以门户为尊。
为了露出自己,各大网站纷纷向门户“朝贡”自己的数据和内容,甚至不惜付费购买视野良好的展示位。
因此,彼时的度娘,想要知道什么,易如反掌。
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天下群雄并起,成割据之势。度娘她想要通识天下,却发现大门紧闭,鲜有人响应。
不仅如此,封杀却变得日益频繁。
前一阵,三款社交App面世,大有挑战微信地位的嫌疑,然而就在发布当天,微信封杀了与之相关的所有转发链接和下载入口。
更早的时候,快手、抖音、梨视频、映客、秒拍、西瓜等等 30 多个平台都早已无法在微信传播。
而巨头阿里与腾讯之间也总是上演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技术对决。
微信宣布封掉可以直接跳转的淘宝链接地址,淘宝随后推出“淘口令”分享的形式解除封锁,随后微信再度升级,将自动识别淘宝口令,再次使之无法分享,而淘宝很快推出新补丁——在朋友圈分享口令后,口令会将自动生成图片,再度助力用户分享。
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实际上百度已经很难轻易对接到各方数据,放眼望去,几大移动互联网巨头的平台效应越来越强,流量最大的几个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其数据并不向百度开放。
举个例子,本来用户需要从ABCD四个渠道找到信息,然后进行筛选找到自己想要的,但是实际上百度只能从AB两个渠道找到信息,这样实际上就造成了信息残缺,AB渠道中最优的,很有可能不是完整渠道中最优的,尤其是当AB两个渠道的信息质量很差的情况下。
这直接导致了用户很难真正找到“想要的信息”,而只能找到残缺的信息。
因此,在内容内生化成为站内搜索以前,百度的搜索引擎属性,早已被大环境所削弱。
方可成在《搜索引擎百度已死》后再发一文,详解了写文的初衷:
“搜索引擎其实是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一家市场占有率大约70%的搜索引擎,掌握的几乎就是全社会的信息入口。中国人能接触到怎样的信息,是真实还是虚假,优质还是低劣,很大程度上会被它决定。”
而百度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底层机制——流量分配,若是低劣的信息到了百度手里,很容易将这种耸人听闻的东西搞出巨量。
换言之,百度的嗓门一直以来都比别家大。
因此,明知如此,还不好好核验自家的内容,这或许是百度一直以来最受人诟病的地方。
而内容审核职责本身,却不以到底是搜索引擎的身份还是站内搜索的身份,而有任何的变化。
如果说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百度暴露了其作为内容供应方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一面,那么变身“站内搜索”以后,明明更有能力对内容进行把控,明明有微信公众号和头条基于内容审查的前车之鉴,百度为何偏偏又摔在了同一个坑里呢?
搜索引擎或许可以死,但对用户负责的业界良心死了,即便产出了世界第一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或许也不能令人放心。
(注:以上观点也参考综合了各位大头的采访内容)
1. 目前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封闭和割据的确成为了一种趋势,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受短期商业变现压力的影响。但无论如何,不管现实世界还是互联网,走向开放都应该是一个终极目标。
2.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百度的确有点走向“站内搜索”的趋势,把大量的搜索结果都指向了自己其他的网站和广告链接。与此产生的更严重的后果是,长此以往会导致百度涵盖的数据缺乏广度和深度,这非常不利于百度人工智能战略的推进。
就目前中国,说实话整体内容水平不高,标题党假信息到处都是,搞流量分配其实是土壤不佳。尤其是内容创业兴起后,内容整体水平下降,百度这种流量分配模式面临的挑战非常大。
以前行业内热议的话题是“腾讯代表开放,阿里代表封闭。”但这些开放、封闭都是相对而言。
比如,我们默认微信是一个封闭的产品,但它的确连接了很多新零售企业;我们默认阿里是个封闭的公司,但全国有无数个不同领域的企业、机构在用阿里云。
而所谓“公司越大越走向封闭”的趋势也不是必然,而是说它的业务决定了要相对封闭,或是相对开放。哪怕是同样一个业务,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开放程度。
封闭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特点,内容类的平台、App都是封闭的,头条号、凤凰号、一点号、搜狐号等等,都是把流量导入平台原生内容,都在封闭流量。微博、朋友圈稍微好一点,但朋友圈也有限制:视频类内容不可能分享,网站外链经常会被屏蔽。
本篇作者 | 和风月半丨诗琦丨梦清 | 当值编辑 | 冯迪 责任编辑 | 郑媛眉 | 主编 | 魏丹荑 |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百度、谷歌、必应、搜狗个…… 你最经常用的搜索网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