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报捷的知乎财报让股民小小振奋了一把。对于一家今年才上市的互联网企业,三季度财报实现了40.1%的月活增长和115.1%的营收增长,可以说是强而有力。
比起成立超过20年的巨头和“新消费”时代的新秀,今年10岁的知乎堪称一个百折不挠的社区。从最初的小众精英,快速扩张后的车水马龙,再到如今不得不承认的、有点痛苦的下沉,知乎的核心还是那个问答社区,而商业化也在持续爬坡中。
知乎官方从不避讳称“商业化尚处起步阶段”。在问答这个赛道,除了知乎,也没有增长更稳健的选手了——10年时间,知乎始终处在问答头部。有趣的是,问答是一个古老的信息获取方式,但随着内容形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极速变化,曾经“新鲜”的知乎,如今甚至显得有些古拙。
不再年轻的知乎,今天还行吗?尤其当它还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开放社区的时候?
赤潮可能是对“互联网原教旨”反思最早的公众号之一。在《互联网是人类历史的一段弯路吗?》《垄断的困境》以及赤潮作者发布于其他平台的《人间不配互联网》《巴别塔的又一次倒掉》中,我们反复强调了一个观点:曾经以开放和去中心为特性的互联网,如今正在快速向现实世界靠拢,变成愈发封闭和集中的一个个孤岛。
互联网无可争议地集中了人类历史上最壮观的信息,但许多老网民仍然只能做个“睁眼瞎”,面对一件又一件新鲜事,被一次次的谣言、反转、钓鱼、打脸搞得摸不着头脑。此外,虽然网上什么都能找到,书也有碟也有,媒体也有大牛也有;但一旦真想学点什么,许多人仍然会奔赴书店和培训班,然后购买那些“网上都有”的东西。
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学科高度分化,“隔行如隔山”让诸葛丞相似的万事通成了历史,每个人总会有亿点点自己完全不懂的东西。另一方面,爆炸的信息同样增加了用户检索信息、分辨真伪的难度。在BBS时代曾经遍地黄金、俯拾即是的互联网富矿从未枯竭,只是杂草泥石变多,淘金的难度飞速上升。
互联网本应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些问题。然而事实比较尴尬:有价值的社区内容,在互联网上“不互联”。一个个产品的作用,是在互联网上提供一个个入口,一旦你点进来——OK,这里是个局域网了。你能带来,也能带走,但是指望我把城门和城墙拆了,做梦。
结果,虽然许多网民仍然保留着“问google( 海外 )”“问baidu( 国内 )”的习惯,搜索引擎能连接起来的优质内容实际上并不多。我们没有办法百度一下就发现口碑最好的公众号文章,也不能在搜索引擎找到精准分类的抖音视频。曾经风光无两的搜索有今日之地,与互联网本身“城墙”越来越多不无关系。
但是知乎成了一个例外。当我们搜索复杂问题时,百度一下,知乎的问题和答案大剌剌地摆在那里。同理,google收录的知乎内容也非常非常多。事实上, 知乎是中文互联网领域唯一同时允许百度搜索( 百度 )、神马搜索( 阿里 )和微信搜一搜( 腾讯 )索引的大型内容池 。知乎甚至连可以称为“对手”的字节跳动都没有屏蔽,我们在 头条搜索 中也能找到来自知乎的答案。
无须一一分析开放和封闭的优劣是非。在今日的群岛互联网中,知乎显得有些“特立独行”;更关键的,知乎是一个月活过亿的大型社区,而不是一座“非主流的小岛”。这种开放的态度,不仅影响了知乎自身,也造福了整个中文互联网。在这个时代仍然抱有“互联网精神”,既是知乎独特的价值之一,也是知乎许多其他特点的根源。
信息茧房是信息爆炸时代的另一个问题。我们常常开玩笑,网上多大的舆论,放在现实中跟没有一样——“茶壶里的风暴”经常会误导每一个人。
“你无法在网上说服任何人,最好的办法是痛骂一顿然后拉黑。”在这个方法论俨然已经成为互联网新道德的今天,每一个图省事儿、或者只是害怕聒噪的用户,都或多或少地开始屏蔽不认同的声音。
大多数热点不会维持超过一星期。这既是为了给新的内容腾出空间,也是为了保护参与讨论者的情绪。如果争吵不断延长,争吵的内容很快就会从事件本身,变为吵架双方的面子。
如今,舆论干脆就是普通人的,“一个短视频引发的大讨论”早已不罕见了。“我转发了”就是“我参与了”, 让每一个人能在时代叙事中“插嘴”,是当今社交媒体蓬勃生长的主因。
我们该警醒的,是“看似参与”的这种参与感。发于畎亩、举于鱼盐的新闻造就了舆论的起点,但是鲜少成就舆论的终点。“我参与了”真的重要吗?喝酒唠嗑固然是一种享受,学习和提高是不是呢?在《黑魂》里无限受苦只是一个过程,在“我明白了”以后痛击boss然后通关,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目标。
我们需要一个不仅是“参与”,也能“获得”的社区。我们特别需要不会因为拉黑人就能够单方面下结论的社区,特别需要“对事不对人”的讨论,这正是问答社区的模式,所有内容围绕问题,就是一种标准的“对事不对人”。毕竟, 不管是“匿名回答”还是“亲自来答”, 在知乎闪闪发亮的是那些高赞答案, 并不必然取决于答主的身份。
在知乎追热点是一种“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同一个问题下,高赞答案会随着时间流逝、更多信息释出而快速变化,一些起初雄赳赳气昂昂的公鸡可能会默默被踩到页面底端。和“骂傻逼也是给傻逼增加热度”相比,“双向投票”显然更有利于有价值内容的沉淀。知乎的社区氛围,就是被一个个“顶”和“踩”所构建的。
当我们嘲笑知乎“下沉”的时候,经常会忘了“下沉”本身并非一个贬义词。把更多更广泛的用户纳入社区,当然不可避免地导致答案质量下滑;但在另一个角度,却也保留了更多鲜活的、属于“小透明”的立场。
归根结底,知乎的“问题”是一个留言簿,不会随着热度过去陡然消散。一个个公正或自私、大局或小气、长远或短视的答案,就那么留在了问题里。 对于问题本身,这不失为一种沉淀下来的“答案”;对于每个读者,沉淀下来的则是“获得”,而非只是参与。
同时作为“开放阵地”和“下沉资源”,知乎的社区氛围由五花八门的用户塑造。相比于头部创作者主导的分享型社区,甚至部分头部作者+运营主导的“填鸭”式社区,在知乎首先被生产出来的,是“选题”——当然,在知乎这个问答社区,叫做“问题”。
在去年的付费阅读《今天的商业类视频博主,将在一年后过气》中,赤潮描述了一个如今已司空见惯的链条:
同一个故事在不同媒介间流转,原本是写书——《腾讯传》《阿里传》《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然后是爆款文章,再然后是视频。每转移一次,都经历一次脱水,故事似乎变得更加精彩,传播得也越来越广。
照媒体写书摘的速度,写书的人迟早要被卷死;照自媒体写头条的速度,跑去采访的媒体迟早要被卷死;然而对比视频博主咔咔一剪的速度,所有媒体都要“投笔从拍”了。
幸好知乎是开放的。常在B站看科普视频的读者一定有印象,许多B站视频都有拿到知乎答主的“授权”。视频作者真得要感谢问答社区,比起自上而下的书籍与采访,问答社区提供了自下而上的另一些选题、视角和答案, 而且还是开放的,百度一下就能出来 。这让多少熬夜憋视频的up主免于脱发啊。
当然,随着知乎自己加强视频内容的运营,“肥水老流外人田”的情况也有所改善。10年社区沉淀下来的待开发宝藏,知乎也在通过“联合创作”功能快速授权给本站视频作者。知乎在发现这种“循环利用”价值的同时,也逐渐发现了知乎作为一个问答社区,在“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别误会,问答社区可并非天然能够“解决问题”。在许多问答产品中横行的复制粘贴答案,甚至驴唇不对马嘴的答案,除了制造杂讯没有任何意义。不可否认的是,面对一些专业度极高,或者回答成本过高的问题,知乎也并不具有“包打听”的属性。然而,对于那些已有优质答主的领域、已有优质答案的问题,知乎却能够 把好的答案顶上来、沉淀下来,这同样是“双向投票”机制所带来的 。
在此之外,对于可能会给用户带来困扰的、过于纷杂的内容,知乎则采用了一定的规制方法:今年5月27日,知乎升级了社区内容标准及内容分发机制,向好内容倾斜更多流量,对劣质内容则相应降权。这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知乎“下沉杂院”导致的,过于激烈的立场冲突。
什么是“好内容”?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表示,“好内容要让用户有获得感”,“能够开阔眼界,带来帮助或引发共鸣”。把对手贬得体无完肤并不会让你得到什么,学到了、成长了、收获了,才是“沉淀”的目标。在知乎,重要的不仅是参与;用户获得的答案,也不会局限于争吵激烈的热点话题。
知乎答主中相当流行的更新/修改答案且保留答案历史的习惯,在多数主流社区是相当罕见的 ,甚至在真正的媒体中也很稀少。与专业的、行业的、机构的BBS相比,知乎的问答称不上高屋建瓴;但在产品机制和社区氛围的影响下,沉淀下来的答案则堪称千锤百炼。
知乎的读者与问答产生的关联是双向和长效的,这就是上文提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发现这一能力后,知乎官方当然要开始“带货”,毕竟最需要“双向”和“长效”的领域,其实是消费品。
在2021年第三季度,知乎线上广告业务收入为3.211亿元,同比增长38.9%;商业内容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2.784亿元,同比增长511.9%。考虑到这两年哀鸿遍野的广告市场,知乎可真够狠的。
啥叫“商业内容解决方案”,说简单一点,跟你在小红书看的种草、B站看的带货视频,是类似的东西。如今,知乎也有了“菜刀女神”( 珑珑go )“螺蛳粉李时珍”( Bonnie的小皮皮 )这些带货能手。而诸如骨伤博士孙悦礼在不同问题下向不同人群推荐的多种“高赞枕头”,就更是知乎独有的“解决能力”的代表性产物了。
所以,知乎为什么持续增长,股价为什么报喜?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重在“获得”的开放社区,虽然用户来来去去,那些用户的经验、见识和心得,却都留下来了,越堆越多。
早在“带货”之前,知乎就已经展示出了相关潜力。不过,“知乎神器”( 还记得电动牙刷和扫地机器人么? )的年代,一来新消费尚未成风气,二来知乎自己还没摸清楚门道,恐怕收获有限。如今,官方发觉了知乎能做的、该做的事情,对于一个从“物理学知乎”时代过来的老用户,真是值得恭喜。
知乎下沉与否早就不再是一个问题,而成为了一种现实。我们可以说知乎不再执着于高密度的专业内容,而将“优质内容”扩展到了“开阔眼界,带来帮助或引发共鸣”的范围。随着年龄见长,知乎 不仅保留、甚至强化了优秀内容的沉淀 。时间推移中,无论知乎的用户变成怎样的一群人,都能从这个问答社区获得那些最经得起考验的成果。
尤其当它仍然坚持作为一个开放社区时。我想,这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