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使用千万蜘蛛池,网站外链优化,蜘蛛池引蜘蛛快速提高网站收录,收藏快捷键 CTRL + D

论坛有什么功能(论坛对什么)


人民政协网北京8月10日电 (记者顾磊)在颇具创新性质的政策推动之下,四川省成都市已成为国内社会企业发展的“高地”,值得注意的是,新兴的、更小型、更贴近社区与居民的社区社会企业正在悄然增长。

社会企业是以有效追求社会效益为根本目标,持续用商业手段提供产品或服务,解决社会问题、创新公共服务供给,并取得可测量的社会成果的企业或社会组织。目前,成都市认定的在有效期内的社会企业有126家,这些机构上一年度营收总额超7.48亿元,累计服务各类城乡社区700余个,受益人群超100万人次。

目前,成都正推动社会企业向社区这个治理单元下沉,呈现出多元化的试验场景,社区服务日趋丰富。

社区里的社会企业

70岁的甘华富师傅是一名有56年经验的老裁缝。几年前退休后,他闲下来,总觉得无事可做,而社区里的裁缝服务更少了。如今,在成都市十八匠社区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的工位上,甘师傅实现了“再就业”,每月可增收近3000元。

“连50多年的老客户都来找我制衣或缝补,活儿可不少。”甘华富说。

甘华富师傅在工位上忙碌。记者 顾磊 摄

十八匠公司是目前成都正在大力推广的社区社会企业。魁星楼社区工作人员王媛说,成都素有“九佬十八匠”的民间匠人传统,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加快,补鞋、磨刀、裁缝等匠人渐渐减少,然而居民一直有相关需求。

社区识别出居民的需求后,成立了“十八匠”队伍开展志愿服务。到2020年,队伍成员已有20人,由社区出资作为志愿服务补贴,在每月8日、18日、28日的“社区公益服务日”巡回开展1元维修护理活动。

2021年,郫都区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区创办社会企业,十八匠公司应运而生,公司由社区居委会以特别法人身份全资成立,由社区两委等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和运营。公司设理发、缝纫、维修3个固定摊位,结合巡回服务提供便民服务。除了服务本社区,十八匠公司还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业务延伸至周边的望丛社区、凉水井社区等。目前,该公司已开展公益服务200余次,收益近3万元,被用于社区公共服务。

社区社会企业提供的物美价廉的服务,正是那些商业领域不提供或高价提供的服务。社区亟需有使命、懂社区、会经营的社会企业。目前,成都市各类社区社会企业数量为226家,居全国首位,且还在持续增长之中。

“家门口”的服务

“家里用了好些年的洗衣机出现故障,社区维修人员上门服务,价格低,很快解决问题,简直太方便了。”家住魁星楼社区的刘女士说。

在龙泉驿区,在党组织领导下,东安街道、居委会和社区社会企业开展“千团计划”,在楼盘销售时即介入,为居民提供各类便民服务,获得广泛好评。

在成都,社区社会企业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的服务,又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

在郫筒街道天台社区,社区社会企业市井里记忆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与商业公司合作设立天台市集,首期设立文创、动漫、手工制作、休闲小吃等特色摊位50个,摊主的身份可归为3类:辖区内的“斜杠青年”,白天在外工作,夜晚做兼职;创业者,他们利用市集平台销售手工艺品、饰品;有灵活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就业困难人群。市集全部收益的10%进入社区社会企业,反哺社区。“市井里”年收益约10万元。

谈起社区社会企业提供的服务,东安街道党委副书记王志科认为,社区社会企业“靠山吃山,坐地生财,服务群众”,可助力解决社区治理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

成都市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夏璇表示,社区社会企业是老百姓“家门口的社会企业”,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可体现为盘活社区资源、增强社区财力、美化社区环境、丰富社区服务、密切社群联系、提升社区居民就近就业等。社区社会企业的核心就在于“治理、服务、发展、保障、互助”统筹发展。

信托制物业的突破

在成都市武侯区七道堰社区,一张大屏清晰地显示收支账目的实时情况,这是社区信托制物业开展工作的场景。社区书记陈懿介绍,该社区流动人口较多,老旧院落有62个,基础设施较差,缺少物业服务。

2021年,社区成立四川杞稻焰社区服务有限公司,通过信托制物业服务探索解决老旧小区管理难题。公司整合社区的物业服务资源,成立社区信托制物业服务中心,统一调配环卫工、水电工等服务人员;同时,尝试将老旧院落导入信托制物业服务,迄今已导入6个小区,服务1000余户居民。陈懿透露,近期将新增导入4个院落。

信托制物业服务的小区居民,在不涨价的情况下,获得一种“类专业物业管理”的服务=;通过信息公开,所有收支账目实时线上公开,所有居民都能及时了解信息,解决了信任问题。如今,这些院落有了门管服务,环境得到改善,居民们的获得感增强。

“过去,居民有事找社区;如今,有事先找物业,不能解决再由社区协调。服务前移提升了社区工作的成效。”陈懿说,社区大事小事征求大家意见,物业管理人员成了小区管家,这一做法被纳入成都市政协“有事来商量”工作,成效显著。因其重塑信任,服务精准,有业内专家认为,信托制物业模式又可以被称为“信义制物业”。

目前,成都市经认定的物业型社会企业有7家,其中开展信托制物业的有4家。信托制物业如今已成为成都社会企业的一大特色。

清华大学教授邓国胜表示,物业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通过营利性的物业公司服务社区,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成都的实验发现,如果物业公司成立的目的是解决社区业主的问题,通过商业手段运行,既提供私人产品,又提供公共产品,逻辑上就没有那么大的张力了。”

从自行探索到政策推进

成都的社区社会企业诞生于刚需,探索走在政策之前。早在2017年,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街道五星社区就成立了五星启扬社区服务有限公司,某种程度上它是被社区需求“逼”出来的。

五星社区成立于2016年,是一个拆迁安置社区,安置了来自5个街道、乡镇33个村的拆迁人口,居委会面临着居民就业难、适应难、融合难和社区治理难、服务难、发展难等问题。

社区书记廖新燕介绍,早在2017年,社区全额出资成立了这家社会企业,主要从解决社区居民就业、盘活社区空间、提供物业服务、开展社区教育和提供民生关爱服务5个方向拓展业务,为社区提供多样化服务,预计今年可获得70余万元利润,资金经居民代表大会决策,将被用于社区发展。

在社会企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之下,不少区市县出台了“硬核”扶持政策。例如,武侯区出台了社区社会企业培育办法和扶持办法,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居委会创办社区社会企业,对经营 1 年以后且运营良好的武侯区社区社会企业,给予10万元支持;此外,还提供租赁补贴、空间载体、高层次人才、技能培训、党建增信等一揽子扶助手段。

郫都区社治委副主任周奕汐介绍,该区147个村(社)成立企业的目前有53家。早在2019年,郫都区即探索推动社区社会企业发展的路径,去年出台了社区社会企业培育办法,形成了目前“一库、一中心、一平台、一学院”的发展态势,其中的“一库”是社区社会企业库,目前已有16家机构入库,每家可获1万元“天使资金”助力发展。

从市级到区县级,连续出台的推动政策与社区的自行探索糅合出浓厚的探索氛围,推动社会企业服务向社区下沉。

可持续发展仍需政策创新

社区社会企业在成都遍地开花,但每个社区情况不一,机构业务方向也有较大差异,往往结合自有独特资源追求可持续的运营模式。

郫都区郫筒街道的书院社区于2012年成立,辖区内有很多全新楼盘,目前有11个小区,人口为4.2万人。尽管年轻,但书院社区已成为社区治理的一张“名片”——其盘活社区闲置土地资源的创新做法被多方认可。

书院社区书记黄菲介绍,针对小区里不适于建筑用地的“三类地块”,与有关部门协商后,通过社区营造等手段,以探索农耕文化为路径,让居民免费认领种菜的“格子”,并负责认领地块的卫生。

种菜这种城市社区流行的方式迅速吸引了大量居民参与,社区还开展农夫市集活动,售卖蔬菜获得收入后,捐赠给社区独居老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群体。居民参与到社区诸多公共事项的协商和决策中,形成了社区治理的良好氛围。

书院社区于2018年10月成立了书院家居民服务有限公司,其主营业务之一是基于书院社区治理的研学业务,已接待数批参访者,但仅靠研学收入目前不足以支撑公司运营,公司还依靠代理生态产品、运营公共空间拓展业务。黄菲说,社区今年计划召开居民议事会,引入社区合伙人,盘活闲置空间,“我们不分红,利润全部纳入社区基金。”

对于社区社会企业未来的发展,黄菲希望有更多政策性突破,其一是完善公司组织管理架构;其二是建立社区社会企业的机会清单,“例如区级招标代理项目,社区公司可以去竞标,这样能就近解决不少灵活就业的问题。”

记者发现,现阶段困扰成都社区社会企业的共性问题是政策“红线”问题:机构由社区居委会全资控股,执行人员往往都是社区工作者,存在廉政风险,社区工作人员目前处于兼职但不兼薪的状态。未来,社区社会企业的市场化路径,有赖于体制突破。

来源: 人民政协网

本文链接:https://www.24zzc.com/news/169356036927450.html

相关文章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