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使用千万蜘蛛池,网站外链优化,蜘蛛池引蜘蛛快速提高网站收录,收藏快捷键 CTRL + D

蜘蛛 百科(1000个蜘蛛大全的图片)


害羞的优势

“不要害羞”是西方人惯用的一句口头禅。西方的家长们喜欢充满自信的孩子,这可以理解,因为害羞的确会阻碍个体的发展。害羞的人往往约会晚,结婚晚,生子晚,升职也晚。在人们的眼中,害羞总是与胆怯、尴尬、自我保护意识等联系在一起。极端情况下,害羞甚至被认为是引发焦虑和社交恐惧症的元凶。那么,在大多数人都和谐地融入社会交往中时,害羞者真的就是异类吗?下面的研究会告诉我们:无论大胆还是害羞,两者对我们都是不可或缺的。

动物也害羞

人类并非唯一会害羞的生物。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动物世界里,害羞是最明显的性格特征之一,从海葵、蜘蛛到鸟类和羊等物种身上皆可发现。

20世纪90年代,美国科学家安德·鲁硅在研究太阳鱼

太阳鱼

及它们的猎物——幼年娃娃鱼的行为时注意到,

不同的娃娃鱼个体拥有不同的表现:一些娃娃鱼幼鱼比害羞的同伴显得更大胆、更活跃,吃得更多、长得更快,但它们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当太阳鱼逼近时,它们并不遵循最佳性理论做出躲避捕猎者的行为,而是四处乱撞,其后果便是它们比自己害羞的同伴更容易成为太阳鱼的猎物。所谓最佳性理论,是指动物在获取食物、配偶和资源时会尽可能地提高效率。

鲁硅的发现激发了研究者们的好奇心,而在此之前,有关“动物也有个性”的观点备受争议。如今,科学家们已经发现超过100种拥有“害羞-大胆”性格特征的物种。在这些物种中,个体的性格被分为两种类型:高度被动型和高度主动型。前者害羞、胆怯、规避风险并对新奇环境反应迟钝,后者大胆、爱挑衅、爱探究并勇于承担风险。

那么,害羞与大胆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性格类型为什么能长期共存呢?答案是:不同的个性在不同的环境中各有利弊。例如,虽然大胆的娃娃鱼幼鱼更容易被太阳鱼等天敌吃掉,但在它们生长的细流中,它们快速生长以及爱胡乱穿梭的行为更具优势,因为细流很有可能会在那些更小心翼翼的娃娃鱼幼鱼成熟前就已经干涸了。自然环境复杂多变,自然选择也许会先偏向一种个性,然后再偏向另一种个性,或者同时兼顾两者。

大自然垂青害羞

害羞是否有存在的价值?自然选择是否垂青害羞的个性?答案是肯定的。科学家对大山雀

(一种小型欧洲鸟)的研究给出了让人信服的回答。爱尔兰科学家约翰·奎因捕捉了一些野生大山雀,然后放入相互隔离的新环境中,以此来评估它们的主动性和被动性。观察发现,一些鸟儿会待在新环境中的假树下长达八分钟不曾离开,而另一些鸟儿一被放飞就立刻开始探索新环境。之后,奎因将这些鸟儿放归大自然,一年后再将它们捕捉回来重新做实验。结果发现,它们的行为与一年前大同小异。也就是说,鸟儿们的探索个性一如既往。奎因通过不断观察发现,在某些年份,环境偏爱胆大的鸟儿,这些鸟儿更容易存活下来;而在另外一些年份,害羞的鸟儿却更胜一筹。

大山雀喜爱探索的习性与它们的父母相似,而科学家在大山雀和其他一些物种身上发现了冒险基因。但是,即使这样,后天培养在塑造动物个性方面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奎因的团队发现了探索与求生行为之间的关联:鸟儿越喜欢探索,就越愿意分散活动、参与冒险并积极进取;不那么爱探索的鸟儿则更容易解决食物问题。

科学家甚至可以根据大山雀的性格特征,推测它们的性伴侣的情况:爱探索的雄性更容易对伴侣不忠,而那些羞涩的、用情相对专一的雄性则更容易被戴绿帽子。

害羞的生存优势

动物的害羞个性是如何影响它们对捕食者、竞争者的反应的呢?加拿大科学家用虹鳟鱼幼鱼

作为实验对象,训练它们对天敌彩虹鳟鱼和南瓜籽鱼发出的化学气味产生恐惧。在训练中,害羞的鱼和大胆的鱼的表现相当,且都做出了超过24小时的持续反应。但在八天之后,只有那些害羞的鱼仍能对化学气味做出强烈反应。研究者得出结论:害羞的虹鳟鱼拥有对危险信号更长时间的记忆能力,而这让它们比胆大的同类能更有效地估计被捕食的危险。

对两种北美蓝色知更鸟的研究也发现了害羞的优势。

美国科学家发现,山地蓝色知更鸟雄鸟更大胆、更具进攻性,能轻松打败雄性西部蓝色知更鸟,

从而获取大块的地盘。但是,随着栖息地日益拥挤,害羞的西部蓝色知更鸟雄鸟逐渐占据优势——山地蓝色知更鸟雄鸟热衷于开疆辟土,对幼鸟疏于照顾,而西部蓝色知更鸟雄鸟则是体贴的父亲,在资源充沛的栖息地上,它们比具有攻击性的山地蓝色知更鸟更能成功地养育出更多的后代。有意思的是,知更鸟妈妈甚至会通过操纵幼鸟的出生顺序来塑造它们的性格,使之能更好地适应周遭的环境——由于先出生的幼鸟比稍小于它们的弟弟妹妹更具进攻性,所以鸟妈妈会在资源充足时孵出不那么具有进攻性的雄鸟,而在资源短缺时孵出更具进攻性的雄鸟。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

对动物害羞的研究向我们揭示了什么呢?有研究者将人类的性格分成五种类型:勤勉发奋型、亲和型、新兴事物接受型、外向型和神经质型,然后将这五种性格特征与动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类比,结果发现,与动物的“害羞-大胆”性格特征相对应的是人类的神经质/情绪稳定型以及内向型/外向型。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人类世界,自然选择也并不总是偏爱大胆者。在对异性的吸引力、性伴侣的数量、健康状况、存活率如意外事故率,以及体现社会成功的基本指数如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害羞者或者说性格内向者比那些“拼命三郎”拥有更多的优势。例如,内向型的人往往比外向型的人拥有更少的性伴侣,他们因事故或疾病被送入医院治疗的机会也更少;焦虑型人群,如经过极度焦虑的士兵反而不太容易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拥有易于焦虑和敏感基因的孩子比他们的同龄者更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他们的性格更容易受环境因素如家庭教育的影响……

现在或许是时候摒弃我们对害羞的消极看法了。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非常大胆,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本文链接:https://www.24zzc.com/news/169357028427545.html

相关文章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