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芨芨草
近日在网上闲逛,看到一个科学小品,讲的是“蜘蛛为什么不会粘在自己织的网上”。
蜘蛛也算是一个神奇的动物,因为它会在房间的角落里织网。
我们小时候玩具匮乏,观察动物也是业余爱好之一。比如,我们会蹲在地上,半天不动,看蚂蚁搬家;也会用小树枝挑着胖嘟嘟的虫子,到空地上玩。而蜘蛛,我们一般不动。一个它是张牙舞爪的样子很吓人,再就是它跑得很快,只要一有人触动蛛网,蜘蛛先是跑过来,看看是否有猎物触网;如果发现危险后,就会迅速逃离。
于是,我们的小脑袋瓜里就有了一个疑问: 蜘蛛为什么不会粘在自己织的网上?
问老师,老师摇头;问家长,家长让我们多去割草,别老整这些没用的。结果,这个问题就搁下了。可能大人觉得,这件事实在和生活没什么关系,能否弄懂并不重要。
但自己有孩子后,类似的问题又多了起来,这就逼着自己去网上找寻答案。我们的长辈觉得不回答问题不影响农业生产,可我却觉得,回答不上来,好没面子。
于是,在儿子一脸懵懂地望着我,问起这个问题时,我只好拿出手机,先“搜”为敬。
果然有答案。
文章说:如果一只苍蝇一头撞在蛛网上,它马上就会被蛛网粘住,但蜘蛛则不会,原因有三:
一是蜘蛛会小心翼翼地用脚尖行走,减小身体和蛛丝的接触面积,降低被粘住的可能性;
二是蛛网上的蛛丝并非每一处都有黏性,蛛网中心以及从中心发散出的辐条是没有黏性的,只要择路而行就不会被粘住;
三是一些蜘蛛还会制造出点缀着黏性胶珠的蛛网,然后避开这些胶珠行走。
查完答案,长叹一声“ 好聪明的蜘蛛 ”!
其实,之前的数十年间,我也曾和小伙伴探讨过,并设想了很多答案,唯一让我们觉得最靠近“真理”的就是,蜘蛛自身有免疫功能,自己织的网,当然粘不住自己。现在看来,那时的脑筋白动了。
这件事后,我反复思索这个答案,竟发现一个道理:人这一辈子要走过很多路,有时路越走越宽,有时则走到了悬崖峭壁,只好折回,另寻出路。但回头却发现一片嘈杂,根本找不到来时的路了。
于是,我想,蜘蛛教会了我们怎么走路的道理。
首先,不是生命攸关的大事,就不要随便搞“破釜沉舟”那一套。
提起破釜沉舟,大家都会想到项羽。其实,最早运用这一战术的,是秦缪公。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与晋国开始并没有太多交集,后来却因粮食问题两国交恶,并多次赤膊上阵,想一分胜负。但几仗下来,各有胜负。
公元前626年,秦缪公派孟明视等率兵攻打晋国,彭衙之战,秦军又战败,不得已撤军返回。两年后,秦国再次攻打晋国,这次,秦军渡过黄河就焚毁了船只,以示决死战斗,结果把晋国打得大败,夺取了王官和鄗地,为殽山战役报了仇。
这应该是最早的“破釜沉舟”故事。虽然后人多讹传项羽不读书,但项羽在攻打章邯时,明显知道并利用了这个战例,同样大获成功。
但我觉得,两国相争,必然要有“破釜沉舟”的胆识,才能狭路相逢,取得胜利。但作为一个弱小的人,不要轻易使用这样的招数。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稍有不慎就会被路上扬起的灰尘挡住去路;而当一个人发现无路可走时,适时回头,需找正确的道路才是上策。
因此,凡事都须留有后路,为自己,也为家人。
其次,学一学蜘蛛的智慧,做事前做好谋划,避开能预料的陷阱和路障。
前面我们说了,蜘蛛之所以不被粘住,并非自身有免疫力,而是知道路该怎么走。
记得小时候,我们兄弟几个每到周末就会走着去五里地外的外公家蹭饭。那时候,农村全是土路,并且河流纵横,去外公家只有两路,一条是官道,牛车马车和行人都可以走,河上还有桥,是闭着眼都能顺利到达的道路;另一天是羊肠小道,只能走人。如果走羊肠小道,时间会缩短一半。但中间有一条小河沟挡着,大人们往往轻松跳过,小孩子只能后退几步,利用助跑跳过水面。因此,两条路我们都走过。
大哥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也是带领这支队伍的最大领导。每次我们去外婆家,都是他在前边带路,我们在后边跟着。
有一次,我们走到岔路口时,商量走近路还是走官道。三弟认为该走近路,大哥摇头,说近路今天不能走,还不如官道快。三弟不听,自己赌气走了近路。
果然,我们在外婆家都快吃饱了,三弟才气呼呼地走进家门。
外公就问大哥怎么回事。大哥说,在岔路口,他看到河水涨了,就猜想那条小河沟也会跟着涨。也就是说,原来大人勉强跳过去的水面,今天绝对跳不过去。
果然,三弟说,那条小河沟以前他能跳过,但今天水太宽了,除非游泳过去。但他自己又胆小,怕淹死,只好退回来,也走官道才到的外公家。
这件事过去多年了,但我依然记忆深刻。
所以,生活的路千万条,该怎么走,一定要有规划,不能见路就走,以免半路折回。如果折回的路上再迷了路,那势必更耽误时间,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这是我从蜘蛛织网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