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韩国的GDP达到了1.8万亿美元,在全球所有国家中排名第十位。作为一个只有5200万人口、面积只有10.32万平方公里的中小型国家,有着这样的成绩也算是不容易。
韩国在亚洲的经济地位一直非常重要,无论在贸易还是在金融领域,其往往扮演着连接东方和西方国家的桥梁角色。除此之外,韩国在中美博弈之中也扮演着美方桥头堡的作用。
历史上,整个朝鲜半岛都曾经是中原王朝的附属之地,无论朝鲜王朝如何更迭变迁,其一直都在受到中原文化,特别是华夏文化的影响。而这一点在韩国的诸多城市名称中就可以窥见一斑。
现如今,韩国的首都名叫首尔,其发音来自于“Seoul”。
也许你并没有注意,自从朝鲜半岛南北分治,大韩民国建立之后,一直到21世纪初,其首都的中文名称都是“汉城”。
那么,为什么韩国一定要将首都的中文名称改弦更张呢?这背后又经历了怎样的文化变迁呢?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
“汉城”这个名字,被中国人一直沿用到2004年。这个名字的背后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华夏文明。
启用这个名字是因为韩国历史上一直受到中华文明的影响,具体分析,还要从韩国这个地区的历史角度来考量。
韩国的历代王朝,可以追溯至中国的商朝时代。那个时候,为了躲避周武王的讨伐,原来商朝的一部分贵族逃难到了朝鲜半岛地区,并且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汉朝的建立,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各藩属国的管理。在这个时期,汉朝曾派出部队,前往朝鲜半岛。带队的人名叫卫满。
由于当时盘踞在朝鲜半岛的商朝贵族后裔荒淫无度,统治力极度衰落,汉朝只用了千余人的兵力就推翻了其统治,所谓的“箕子王朝”由此终结。
由于带兵的人名叫卫满,所以在其大获全胜之后,并没有回到朝廷,而是在这个偏远之地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也就是卫氏王朝。随着汉朝分裂,朝鲜半岛上各派的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
百济、高句丽、新罗三国在这个时期开始逐渐成势,相互厮杀,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不过,同一时期,唐朝建立,统一了中原地区,并且形成了强大的管控力。
在朝鲜半岛上,原本占据一定优势的新罗,最终没有打过高丽。
因为高丽当时充分利用了唐朝的影响力,最终让新罗归顺于自己,实现了对朝鲜半岛的再一次统一,历史上著名的高丽王朝由此开启。
后来,随着元朝灭亡,朝鲜半岛又陷入了混战之中。没有了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朝鲜半岛内部的各派势力自然又开始相互厮杀起来。
这个时候,高丽王派出了大将李成桂,前往中原,希望其能够在中原混乱之际,扩张自己的领土。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明朝已经基本成势,朱元璋还收回了中央政府对于辽东地区的统治权和管辖权。
所以,当李成桂的部队即将跨过鸭绿江的时候,军队内部形成了两个意见完全不同的派别。
其中,有人认为,应该借助现在的机会,继续向中原推进,完成高丽王给自己的光荣使命。
而另一派人士则认为,时机已经过去,如今的中原已经完全在明朝的统治之下,朱元璋又是一个军事奇才,所以自己完全没有胜利的机会,还不如返回驻地结束征战。
在两派相互拉锯的过程中,军队发生了哗变。李成桂最终获得了兵权,并杀死了所有跟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
这个时候,其思索认为前进无法获得胜利,后退又会遭受高丽王的屠杀,于是自己就想要称王。
然而,不管自己如何行动,只要高丽王还在,中央政府就不可能承认自己的合法性。
于是,他悄悄潜回了首都,并暗杀了高丽王,然后向中央政府汇报,主动归顺于明朝。
朱元璋也同意了李成桂的想法,并立他为朝鲜王。但新的王朝建立之前,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首都的名字问题。
由于当时李成桂有心向明朝学习,所以按照中文的标注方法,选址首都。
在其名字的时候,由于首都的位置位于汉水以北,而在中华文化中,北方属阳,南方属阴,所以,就起名为汉阳。
又因为在儒士口中,对首都的敬仰之情要在其后面加“城”字,所以汉城由此而来。
随着李桂成的孙子——李裪即位,朝鲜半岛开启了自建文化的历史进程。整个被人称为世宗大王的人,一辈子都在苦心研究,希望把汉字演变成自己独有的韩国字,也就是谚文。
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高层人士对于中华文明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他们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改变。直到朝鲜半岛逐步建立了民族意识,谚文才开始在这一地区被广泛使用。
不过,由于当时明朝、清朝都实力强大,朝鲜半岛的统治阶层必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势力来稳固自己的统治,所以即便后来朝鲜半岛民众的民族自豪感逐步得到强化,也始终仅守着“汉城”不敢僭越雷池半步。
清朝末年,随着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的彻底失败,其失去了对于朝鲜半岛的统治权。在日本占领朝鲜半岛之后,开启了去中国化的进程,日本人将其首都改名为“京都”。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日本彻底战败,其势力也全部退出了朝鲜半岛。在美国的支持下,大韩民国建立,李承晚成为了大韩民国的第一任总统。
当时,西方国家整体实力碾压东方国家,李承晚认为,韩国应该全盘西化。
然而,尽管在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政治等领域韩国已经完成了西方化改造,但是其地名中所体现出的东方文明因素始终无法改变,成为了韩国政府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李承晚在建国之后,希望对首都的名称进行变更。但由于没有什么好的名字来代替“汉城”,所以其就直接将首都的名称改为“Seoul”,这个名称翻译过来就是“首都”的意思。
但在当时,这一改变并未得到中国的认可。原因很简单,我们不可能称别国的首都为“首都”,这是一个非常奇葩的称呼。
时间很快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韩建交,韩方再一次提出了改名的请求。其希望将首都的中文名称从“汉城”改为“首尔”(音译)。但当时中方并没有给予正面的回应。
直到2004年,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所以再一次向中方提出这一请求。
这个时候,西方国家已经沿用“Seoul”多年,“首尔”这个名字只剩下涉及中文的修改工作。最终,中方同意了韩方的请求,将中文对其首都的称呼从“汉城”改为了“首尔”。
并且,在韩国首都改名的背后,我们也能揪出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古代,由于中华文明在世界的影响力和实力实属第一,所以其希望自己全面向中华文明靠拢,以彰显自己的“强大”。
二战后,西方国家实力普遍崛起,韩国又认为中华文明对于自己来说是一种“负担”,想要全面向西方靠拢,所以才会一直执着于改名这件事。
反复横跳的韩国,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韩国本来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