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使用千万蜘蛛池,网站外链优化,蜘蛛池引蜘蛛快速提高网站收录,收藏快捷键 CTRL + D

根据策略是否与特定学科知识联系(关于小学科学教学的论文)


来源:【中国教师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提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基于统编教材开展跨学科学习?本文以“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为例,具体阐述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策略。

三融:跨学科学习的前提。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融合体现在三个方面:学科融合,跨学科不是几个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关联学科的有机融合;场域融合,跨学科学习要突破以学校或课堂为单一学习场域的传统思维;媒介融合,在媒介融合时代,学生也被称为“数字一代”,他们对跨媒介有极大的兴趣。

四跨:跨学科学习的路径。一是学科融合,探寻“跨点”。“跨点”是指学科的“联结点”,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不能为跨而跨,要做到跨而有“联”。以“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的“跨点”探寻为例,语文课上学习《二十四节气歌》和《中华美食》,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科学课上学习《二十四节气歌》和食物知识,意在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学习节气和食物知识。可见,不同学科都从自身角度对“二十四节气”和“中华美食”进行解读。为了找准“联结点”,我们尝试从两个学科中发现“节气”与“美食”相关联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提炼跨学科学习的主题。通过与科学教师通力合作、系统梳理,我们发现节气美食与季节、温度、降水和物候等关系密切,这恰是三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模块的知识点。据此,我们选择从“天气”这一角度探究节气美食的不同,进而探究人们顺着每个节气的独特自然韵律,顺时而食的原因。

二是依据学情,把握“跨度”。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不能想跨到哪里就跨到哪里。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为了准确把握“跨度”,我们对学生已经接触到的节气知识、美食知识和天气知识进行了梳理。二年级时,学生就能按照顺序说出二十四节气,并且品尝过一些节气美食,如清明节时的青团,立夏时的立夏饭,冬至时的汤圆、水饺等。但学生对不同节气食用不同食物的原因不甚了解。温度、降水、光照、风等气象要素通过影响食材的分布、生长、制作、储藏而造就一道道节气美食。虽然节气美食的不同受多重因素影响,但对三年级学生而言,从“气温”的角度进行探究是最合适的选择,因为他们正在学习这一模块。所以,我们在“气温”这一范围内探究节气美食。

三是拆解任务,明确“跨程”。对小学生而言,跨学科学习的周期非常关键。周期或长或短都不利于学生的跨学科学习。为了明确“跨程”,做到主次分明、目标适当,我们对本次跨学科学习的任务进行拆解。其一,我们选择冬季的节气美食作为研究对象,其他三个季节的美食作为自学内容。一方面做到了避免贪多求全、增加学生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二,由于我们聚焦的是冬季六节气的传统美食,所以将主任务拆分为:冬季六节气的传统美食有哪些?气温变化对节气美食有什么影响?根据任务和课程实际情况,确定本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跨程”为一学期。

四是跟踪评价,检测“跨果”。评价是跨学科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环,没有评价就不知道跨学科学习的效果和改进方向。由于跨学科学习具有周期长、重实践的特点,宜采用“作品化”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聚焦的是节气美食、气温对节气美食的影响。其中,气温对节气美食影响的探究,我们采用的是“作品化”评价,引导学生将问题解决的过程转化成“作品”,如简易的研究报告。通过简易的研究报告,客观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同时,我们也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借助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借此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浃江小学。本文系浙江省宁波市第七届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专项个人课题《“三融四跨”: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施路径探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2KJ036)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链接:https://www.24zzc.com/news/169589557639608.html

相关文章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