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使用千万蜘蛛池,网站外链优化,蜘蛛池引蜘蛛快速提高网站收录,收藏快捷键 CTRL + D

运用特定信息和媒介对目标对象施加心理影响(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班级是高校的基本组织单位,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活动都要通过这一基本组织单位进行。班集体是班级的高级发展形式,体现为凝聚力强、影响力深、组织力高的自我教育共同体。从班级到班集体,不仅是班级成员大学生成长发展模式的变化,更是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深刻转型。“‘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面临愈发激烈化的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与斗争,要使个性鲜明、视野开阔、追求自我的“互联网原住民”大学生自觉结成自我教育共同体,关键是教育者要将“大思政课”用“实”、用“活”、用“足”。

善于用“实”社会大课堂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社会主义高校中,班集体凝聚力是班集体成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共同价值导向的相互认同、协作、支持程度。而无论是共同价值观的建构,抑或是个体间的相互理解,最有效的路径莫过于集体的社会实践。只有在集体的社会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共同价值观的生命力才得以真正彰显,同时个体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小我与大我的辩证关系,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积极投身到伟大建设的宏伟目标中来。

因此,为进一步增强班集体凝聚力,教育者要善于用“实”社会大课堂。一是要精心设计,将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入班集体活动的各方面。社会大课堂的实践导向较强,需遵循教育规律、班集体建设规律与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悉心挖掘整合其中的教育元素、教育力量,再有机融入到班级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活动中去。二是要用心选对,以社会大课堂精准化解学生的思想痛点与现实症结。教育者要善于运用鲜活社会现实中的丰富内容与多彩资源,尽可能地覆盖学生个体丰富多元化的发展需求,精准回应学生思想、心理及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自我教育的积极主动性。三是不断提升社会大课堂的质量与水平,尤其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育者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社会大课堂实施范围大、涉及内容多、活动周期长,必须将科学及时的反思总结融通贯穿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在调动师生双方积极参与改进完善的同时,增进相互理解,使班集体凝聚力向更高层次跃进。

善于用“活”大资源平台提升班集体影响力。班集体共同价值观与目标对学生思想和言行正向改变的程度即为班集体影响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是一种很大的教育力量。”当集体形成后,教育与自我教育便自然发生。与在一般群体中相比,学生在集体中的成长更为高效,更能养成集体主义意识、增长集体主义精神,反过来又能促使个人成长。尽管高校学分制改革、学生社团兴起、网络文化盛行等时代因素,使得当前班级形态较为流动、开放、不固定,然而班级对个体的影响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为立体化、多层次化、多元化。这些新变化都为进一步加深班集体影响力提供新发展路径。

因此,为进一步提升班集体影响力,教育者要善于用“活”大资源平台。以用“活”互联网资源平台为例,大学生无时不网、无事不网,要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增量,就需要教育者因势利导、化危为机。一是要积极主动利用现有资源平台。2022年7月25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提到“青梨派”大学生自主学习系统、“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络宣传等为一体的‘云上大思政课’平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大学生在线、易班等网络平台建设”“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等,作为官方集全社会之力创建的资源平台,具有相对较强的规范性、系统性和可推广性,教育者可以灵活用于班级教育、管理、服务活动中,积极主动扩展延伸线上线下、现实虚拟教育阵地,增强集体对个人的影响。二是继续开发设计新资源平台。要主动占领大学生最常用、聚集较多的网络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平台、微博、QQ空间、抖音、豆瓣等,创新班集体共同体的网络虚拟形态,要与学生成长特点和认知心理相适配,同时注重互动方式要符合青年人网络用语与网络传播特点。三是鼓励支持大学生创办正能量自媒体。以朋辈群体力量带动影响身边人,促进网络正能量的圈层传播,完成从教育到自我教育、从“要我说”到“我要说”的思想心理转变。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发挥,更需要教育者全程做好引领、协助与支持。

善于用“足”大师资体系优化班集体组织力。为完成既定职责使命,班集体动员号召个体的能力即为班集体组织力。高校班级横向衔接各类课程、社团、学生组织活动,纵向承担学校、学院、党团、班团事务,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交通枢纽”。班集体组织力高低,决定高校教育事业成果。目前,高校班级组织比较多地采取“班主任+党支部+团支部+班委”的“四位一体”的模式,然而由于具体年级、班级的实际情况不同,有时会出现落实不到位、职责交叉、管理分歧等问题。2021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统筹办学治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育人资源和力量。”必须进一步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中的大师资资源,构建育人合力,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来自环境中的不和谐、冲突因素,帮助引导班集体组织的建设从“自发”走向“自觉”。

一是要大力建设班主任、辅导员的班集体组织“主力军”,进一步提升专业的班级组织管理素质与能力。当前尤其要坚定教育者的理想信念,锤炼大局意识、责任观念与人格操守,重点发展协作沟通、媒介使用与传播素养、人文关怀以及“讲好中国故事与学生成长故事”的修养才干与本领能力。二是积极协同思政课教师与各学科专业教师队伍,以课堂教学主渠道带动日常班集体教育主阵地建设。各科教师要“站好讲台”,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学与管理相结合、育人与育心相结合。有意识地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课后与班主任、辅导员沟通协调,共同致力于优良班集体的培育。三是踊跃聘请党政领导、科学家、老同志、先进模范、英雄人物、理论专家、社会骨干精英等在内的模范代表队伍,担任班集体组织管理的“专家顾问”“可靠大朋友”。邀请社会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充分运用“偶像性重要他人”的影响力,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作为学校专门育人队伍的重要支持力量,与学校育人队伍形成育人合力,在充分发扬学生个性的同时更能够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善用“大思政课”做好新时代班集体建设,不仅是中国教育经验、中国教育模式的承继与创新,更能有助于大学生在日常中读懂个体与集体、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壮阔深沉故事,从而使他们自觉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作者:董梅昊,讲师、博士,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课题“‘内卷’焦虑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机制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CSQ22012)成果。

来源: 光明网

本文链接:https://www.24zzc.com/news/169625534541816.html

相关文章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