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石青川
12月14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提出,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拟推进重点任务共10个方面46项,拟推进重大项目160个、总投资约2万亿元。
紧接着12月17日,成渝两地相关部门、单位分别签署了《共建世界级先进汽车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合作协议》等5个合作协议,围绕科技创新、汽车产业、文旅发展等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
在多项政策的推动之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离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还有多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功“破圈”
12月21日,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调发展中心首次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指数》,2020年,重庆和四川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比分别从2019年的69969.6亿元、7.12%提升至73601.6亿元、7.27%。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全国占比也从2019年的6.97%增长至2020年的7.1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人均之比从2019年的0.84增长至2020年的0.85,社零总额全国占比从2019年的8.08%增长至2020年的8.32%。各项数据稳步上升。
除了经济高速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网络热度也不断攀升,根据百度搜索指数数据,至12月23日,今年以成渝为关键词的搜索指数平均值为245。而此前从2011年初到2020年底以成渝为关键词的搜索指数平均值为186。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否已是“第四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否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今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详细列出了我国综合交通网络的布局。其中,明确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定义为4个极,建设“6条主轴、7条走廊”的作用也是联系4个极加强辐射作用。此外还明确将以上地区并列为“面向世界的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鉴于交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此举也被外界解读为是成渝地区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的重要支撑。
从对资本的吸引力角度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又是否坐稳经济增长“第四极”?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在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和江苏三地今年共计获得融资4800余次,融资总额高达4481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三成;而在珠三角,今年共计发生融资事件近2000起,融资总额高达2000多亿元,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区域的融资数量和融资总额共占全国的50%。再看川渝地区,共计获得融资600余次,融资总额达420亿元,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而从GDP总量看,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GDP达到11.1万亿元,中原城市群GDP规模在8万亿元左右,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则为6.82万亿元。
对此,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彭劲松认为,经济建设不只是唯GDP论英雄,从国家战略层面看,成渝地区有战略意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它所承载的还有关于军事、政治、经济、科技、生态、文化、公共服务等传统公共安全与非传统公共安全领域一些国家战略屏障的支撑。这其中很多要素必须在成渝地区实施,无法替代。例如交通,就赋予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非凡的意义。
补足发展短板关键在“协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如何缩小与其他三极的差距?彭劲松认为,关键在于协同。
民生银行成都分行提供的调研报告显示,今年以前成渝两地一直处于“零和博弈”状态,两地都曾将产值、纳税高的钢铁、汽车、煤电、化工等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导致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
此外,在金融、信息、教育、商贸、旅游等服务业,川渝两地也为争夺市场而重复投资。
而协同与合作一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短板,以重庆长安集团为例,该集团近 300 家配套企业中,接近50%来自重庆本地,其余大部分来自江浙地区,极少来自近邻四川。
“协同”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近两年遵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持续发展的重要关键词,彭劲松透露,目前两地政府也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从去年开始举行了4次党政联席会议。
公开信息显示,两地政府分别于2020年3月17日、2020年12月14日、2021年5月27日以及2021年12月14日召开了两地的党政联席会议,其中2020年的两次会议主要研讨了《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机制》《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重点任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4个重要文件,并审议通过两省市领导联系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双城经济圈重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等。
而2021年的两次会议则着重在推动两地签约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的40个重大项目,并计划于2022年推进共10个方面46项重点任务,推进重大项目160个、总投资约2万亿元。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24期)
2021年第2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