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你在繁华的都市里,感受到年味儿了吗?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与此同时,传统春节的氛围却在逐渐变淡,人们从前心切期盼过年的心情也随之消失......不过在陕西各地,仍旧保留了许多传统的过年习俗,今天就跟随陕西这9个“年味关键词”,一起来揭开春节的“真面目”吧~
年味关键词一:蒸花馍
对于关中人来说,蒸花馍是过年的大事。
从农历“小年”开始,各家的大姑娘、小媳妇三五相约,相互帮忙,起面、发面、揉面、捏花色……一袋袋面粉在一双双灵巧的手中不断变幻,直到升华为富有多项祝福意味的“春节符号”——花馍。
厨房热气腾腾,一阵阵馍香伴随着浓厚的“年味”沁人心脾!中间夹着枣子、旁边捏着小花的馍叫‘献爷馍’,用来祭祀祖先;捏着各种造型的叫“娃娃馍”,是长辈给晚辈回礼时用的,虽然造型花色不同,但都代表着人们对新年的祝福。
年味关键词二:耍社火
“社火”起源于宋元,普及于明清,盛行于民国,包括“马社火”“背社火”“高芯社火”和“步社火”,是用脸谱、服饰、道具和表演呈现出的一种群众性民间艺术娱乐活动。
摄影:石泉一眼
每年正月十五,关中最繁华的街道便会上演社火表演,街道两旁站满了人,人声鼎沸,小孩子骑在大人的肩膀上随着人潮涌动,那种情景真的是一生难忘。
摄影:石泉一眼
年味关键词三:扭秧歌
陕北人爱看秧歌,爱闹秧歌,图的就是热闹。
每逢腊月,陕北各个村庄就会自发组织闹秧歌,少则三五十名,多则上百名男女演员,在锣鼓和唢呐的伴奏下,拿着扇子、彩绸,撑着伞,扭着“十字步”,踢场子、搬旱船、赶毛驴,热闹非凡。
年味关键词四:贴窗花
春节是陕北妇女们展示艺术才华的最佳时间,每逢新春佳节,陕北人家家户户贴窗花,整个村庄好似一个剪纸展览馆。
窗花、炕围花、窑洞顶花、家什装饰剪贴花、服装佩饰替样花......粗犷有力的刀法表现了农家的男耕女织、丰收硕果、集市贸易、婚嫁迎娶等特色民俗活动,堪称完美~
年味关键词五:转九曲
“游了黄河阵,全家享太平”“转九曲五谷丰登,抱老杆祛病消灾”,这些民间谚语,说的就是流传在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民俗活动——“转九曲”。
转九曲一般在除夕前后举行,村民们在村落边的空地上,以彩灯的形式摆下九曲黄河阵,人们按照规则穿梭在一片彩灯的海洋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年味关键词六:吹糖人
“肩挑糖担走街巷,手敲铜锣哐哐哐,引来孩童齐围观,吹个糖人好漂亮。”这说的是每到新年的年会上才能看到的“吹糖人”。
只见吹糖人的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备有糖料和其它工具。制作时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麦秸杆挑上一点糖稀,然后对着麦秸杆吹气,糖稀随即像气球一样鼓起,再通过捏、转等手法配合吹气塑成各种造型。
过年的时候,大人们总会给孩子买上一个自己属相的糖人,孩子立马就能欢天喜地起来。
年味关键词七:熏腊肉
一进入腊月,陕南的不少人家就要开始准备腊肉了,这特有的香味告诉人们:就要过年了。
人们把分割成条块的猪肉、鱼肉,抹上佐料,放在大盆里腌几天,再取出来挂在柴火堆上熏烧。
过十天半月,肉里的盐分熏干了,肉变成了金黄色,腊肉也就熏好了,里面混杂着松柏枝的香味,味道绝佳。
年味关键词八:酿甜杆酒
“无酒不成敬意,无酒不成宴席”,安康人爱酒是出了名的,而甜杆酒便是当地人的上乘之选。
每当新年临近,大山深处的农家开始酿酒,以甘蔗、玉米杆等为原料,清水伴曲发酵蒸馏,全人工制作的甜杆酒,没有白酒的浓烈,也没有红酒的娇柔,口味平淡却不失韵味。
寒冷的隆冬时节,甜杆酒的幽香迷漫在山里人家,喝一口甜杆酒,新一年的日子也像酒一样甘甜。
年味关键词九:逛灯会
元宵节虽然全国各地都会有灯会,但是作为元宵花灯的发源地,古城的元宵灯会最是喜庆。
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如今,每年元宵节古城城墙上都会上演热闹的灯会,红红火火的灯笼,让年也变得圆满起来。
怎么样?
了解了这么有趣的陕西年味“关键词”,
是不是很想体验一下呢?
来源:陕西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