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公众也从平均一家一台电脑,到一人一部手机,再到一人多部手机、Pad、电子穿戴设备等。同时,随着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智能路灯,自动贩卖机,共享单车,以及带有联网功能的电视、空调、微波炉等智能家居等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对于网络地址的大量需求使得以IPv6技术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发展迫在眉睫。
自《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发布以来,IPv6部署再提速。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开展2020年IPv6端到端贯通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进一步强化IPv6规模部署工作。
在国家发布《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的近几年里,各级政府、企业及通信运营商都积极开展了对于自身门户网站、应用系统及基础网络的IPv6改造。同时,我国正在积极推行的“新基建”战略中涉及的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都与IPv6的发展息息相关,今年更是提出了“IPv6+”构筑智能云网基石的新理念,将“IPv6+”作为新基建信息化的高质量底座,通过IP网络向“IPv6+”时代演进,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实现应用感知网络,打造中国新基建的高质量的底座,使能中国数字经济。
《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部署方案及设计》 一书通过对近年来国家推进IPv6技术发展的相关政策的详细解读,结合通信运营商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改造经验,为政府及企业提供IPv6技术改造的建设思路和可操作的方法。全书首先对IPv6基础原理进行介绍,指出在我国IPv6技术演进的过程中必将经历IPv4和IPv6共存的过渡时期,通过密切结合运营商、政府及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基础网络现状、信息化应用访问流程、改造成本等方面,提出了各场景下的IPv6演进策略。随后重点介绍了目前主流的IPv6过渡期技术实现方式,综合考虑业务端到端模型架构、改造成本、后期平滑演进等诸多因素,提供最佳IPv6过渡技术选择及部署方案。
本书的作者均来自基础通信网络及信息化工作一线的专家,集合了在运营商、政府及企业场景下具有下一代互联网及相关信息化平台、系统项目建设经验的项目负责人和高级技术专家。基于实际的工作经验,对运营商、政府及企业的IPv6改造有着深刻的理解。
纵观全书,对于在运营商、政府及行业信息化部门致力于IPv6技术改造的广大从业者,本书是具有极强参考价值的工具书。对于希望学习IPv6技术,了解近年来IPv6技术动向的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本书是一本理解我国IPv6发展历史及技术演进难得的参考书。对于希望了解IPv6未来以及如何与5G和云技术协同发展,融合创新,发展增强型的“IPv6+”网络的科技技术爱好者,可以通过学习本书对IPv6基础特性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部署方案及设计
作者:陈佳阳 王林蕾 黄洋 陈旻 李劲
定价:89.00元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编辑推荐
● 本书涉及IPv6路由、过渡和安全等相关内容,分析了IPv4和IPv6共存的过渡阶段的主要技术、适用场景和选择模式。
● 本书作者为协助大型网络运营商设计、规划IPv6的网络演进,并参与IPv6项目试点的核心成员,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有益的实践经验,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作者的现网实践经验,会为广大读者加深对下一代互联网的理解提供有用的参考价值。
图书目录(部分)
● 第1章 概述 001
1.1 IPv6的概念002
1.2 IPv6出现的必然性003
1.3 IPv6的发展历史005
1.3.1 国际IPv6的发展006
1.3.2 国内IPv6的发展011
1.4 国内重要政策013
1.4.1 《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
政策解读013
1.4.2 政策带来的影响016
1.4.3 相关指导性文件019
1.5 IPv6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021
1.6 相关技术简介027
1.6.1 NAT技术027
1.6.2 双协议栈技术031
1.6.3 隧道机制032
1.6.4 IPSec033
● 第2章 IPv6技术介绍035
2.1 IPv6特性介绍036
2.1.1 IPv6报文格式036
2.1.2 IPv6地址结构定义039
2.1.3 IPv6地址分配043
2.2 IPv6基本功能045
2.2.1 IPv6邻居发现协议045
2.2.2 IPv6路径MTU发现协议 048
2.2.3 IPv6域名解析049
2.3 IPv6特点050
2.3.1 地址管理051
2.3.2 改进报头052
2.3.3 改进路由053
2.3.4 安全机制054
2.4 IPv6和IPv4的对比055
2.5 IPv6技术特点分析065
● 第3章 IPv6过渡技术069
3.1 改造的基本概念070
3.2 IPv4到IPv6的过渡阶段072
3.3 IPv6过渡技术075
3.3.1 双栈技术077
3.3.2 隧道技术079
3.3.3 IPv4/IPv6协议转换技术083
3.3.4 其他新的过渡技术标准087
3.3.5 IPv6过渡技术对比分析088
3.4 运营商对IPv6过渡技术的选择089
● 第4章 运营商IPv6改造方案093
4.1 IPv6改造早期建设模式095
4.1.1 IPv6技术改造的可行性分析095
4.1.2 建设思路100
4.1.3 整体网络架构101
4.1.4 网络过渡技术的选择与部署103
4.1.5 过渡技术部署方案103
4.2 落实IPv6规模部署改造方案106
4.2.1 无线网络107
4.2.2 DNS108
4.2.3 IDC110
4.2.4 IP认证计费系统112
4.2.5 移动承载网117
4.2.6 LTE核心网121
4.2.7 办公局域网128
4.2.8 城域网132
4.2.9 接入网138
4.2.10 网络信息安全141
4.2.11 业务平台142
预知本书详情
马上购买!
END
责编/版式:范范
校对/审核:范范
监制:刘启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