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镜头】
光明日报记者 陈元秋 耿建扩
盛夏时节,位于京杭大运河沧州市主城区段的南湖文化街区项目施工现场,数台挖掘机挥舞着巨大“臂手”打造景观微地形。邻近的运河河道内,工人们正在用高压水枪刷洗河道淤泥,阵阵水花涤旧生新,古老大运河焕发出新的生机。
京杭大运河在沧州绵延数百里,是沧州的“根”和“魂”。近年来,沧州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谋定后动,明晰规划思路,完善规划设计,扎实推进实施相关工程。日前,全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暨新型城镇化建设大会召开,标志着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带进入全面建设新阶段。
沧州市委书记杨慧说:“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把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全过程。以此为牵引,提升全市新型城镇化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文化保护带、生态景观带、全域旅游带和现代城市经济带。”
翻开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关规划,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不仅城乡人居环境将得到大幅改善,而且能带动和激发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
“加快建设与运河相配套的高品质特色商业街区是重要内容。一大批生态、文化、商贸、运动休闲等新业态会因河而来、依河而兴。以此为依托,主题旅游产业一定能做大做强。”沧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大运河办党组书记张建亭信心满怀地说。
主题旅游产业是沧州着力打造的“新动能、新引擎”产业之一。近年来,沧州着眼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壮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绿色化工、生物医药、主题旅游、时尚服装服饰、现代物流“六大新动能”,培育激光及智能制造、先进再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清洁能源“五大新引擎”,在政策制定、产业准入、投资促进和要素支持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实际举措。
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传统产业带来的冲击,沧州化危为机、危中寻机,将“新动能、新引擎”产业发展作为奋力夺取“双胜利”的有力抓手,强力推动相关企业复工复产。
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是沧州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聚集地。位于这里的河北迪纳兴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DNA/RNA合成试剂的企业,全国近六成这类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核心材料——荧光标记探针便出自这家公司。企业法人代表卢晋华告诉记者:“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检测试剂盒需求骤增,园区管委会第一时间帮我们解决了防疫物资采购、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等问题。”
为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沧州建立了“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等一系列帮扶机制。针对企业员工返岗复工问题,还开通了“点对点”用工对接平台,与公安、交通运输部门沟通,协调275辆车组建应急保障车队,对规模较大、返岗集中的企业提供专车护送服务,全市111家重点企业用工缺口保持了动态清零。
沧州多次举办“云签约”“云洽谈”“云招商”活动,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前不久,随着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应用实验室和运营中心的落地以及全新路网的开放,沧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在主城区市政道路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城市。测试道路总里程达229公里,居全国城市排名第二位。
“速度”与“激情”,时刻上演。就在不久前,神华销售集团沧州能源销售有限公司从申请设立到成功领照仅用了两个小时,再次刷新当地企业开办的速度纪录。同时,依托企业家“直通车”平台,市委、市政府领导每半月定期与企业家面对面座谈交流,实现了党委、政府和企业的直连直通无缝对接。
据介绍,2020年以来,沧州先后举行沿海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等4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各级各部门始终保持抓项目、扩投资的强劲势头。目前,近500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新动能、新引擎”产业对全市工业贡献率达77%以上。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21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