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7个月,安徽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43.8亿元,同比增长10.9%,主要是受上年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基数较低,所以增长较快;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14.3亿元,微降0.03%。
相较于上半年,前7个月安徽财政收入超越福建,再次入围全国前10名;同时财政支出额也同样排名全国第10位;而财政赤字额达到2570亿元,位居全国第六位。
那么,前7个月,安徽各市财政收支及赤字额有何变化呢?
从财政收入来看, 1-7月依旧有10个城市财政收入额超过百亿元,以合肥、芜湖、滁州收入额排名前三, 分别为614.1亿元、247.6亿元、190.7亿元。亳州财政收入107.9亿元,排名第10位,在百亿元梯队最低。
财政收入最低的是黄山,为54.7亿元,而且仅增长2.5%,增速倒数第四位。
财政收入增速最低的当属马鞍山,同比下降0.2%,是唯一负增长的地区;其次是合肥财政收入增长也持续放缓,仅增长0.7%;宣城增长1.5%。此三地增速位居倒数后三位。
相比之下,池州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最快,达到18.0%,是唯一超过全省平均增速(10.9%)的地区;淮南增长10.6%,排名第二。
很显然,各城市财政收入即便是在去年留抵退税之后基数偏低的基础上,今年1-7月大多数地区财政收入增速均有不同程度放缓。
实际上,从安徽各地财政支出来看,也更为明显。
前7个月,安徽各地的财政支出金额均已经达到百亿元,合肥支出787.5亿元,排名第一;阜阳次之,为400亿元;而且六安、芜湖、滁州、安庆四市支出额也超300亿元。
但是, 1-7月安徽过半的地区(9个城市)财政支出额出现负增长, 依次分别是:马鞍山市(-9.6%)、合肥(-4.0%)、宿州(-3.9%)、黄山(-3.5%)、安庆(-3.0%)、阜阳(-1.1%)、芜湖(-0.7%)、铜陵(-0.5%)、蚌埠(-0.4%)。
全省仅有六安财政支出增长超10%,增速达到13.1%;淮南支出增长7.3%,池州支出增长7.0%,增速排名前三。其他各地区支出增速均不足4%。
尽管前7个月安徽大多数地区财政支出额有所下降,但是各地依旧均处于财政赤字状态,即财政入不敷出。
具体看, 7个地区赤字额超过百亿元,其中,阜阳市(-272.7亿元)、六安市(-238.4亿元)两地财政赤字额超200亿元; 安庆与宿州赤字额也达到190亿元,排名第3、第4位。
与上半年(-172.7亿元)相比,合肥1-7月财政赤字额173.4亿元,仅增加0.7亿元,排名已经从第3位下降至第5位。财政赤字额最低的为铜陵市,赤字额42.0亿元。
可能是由于财政紧张,或者是廉洁自律、打击腐败,8月下旬,网传合肥下辖的巢湖市,要求部分公务人员退还2021年度部分奖金,据当事人说:“年轻人退的最多,自己要退8000多”。
不难看出,目前全国各地区财政收支放缓,公务人员节衣缩食、过紧日子,可能是一种常态。
从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下,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以及与房地产相关的上中下游产业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这使得对于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的地区的税收收入增长放缓,对财政影响较大。
因此,政府更应该将财政支出重点用于民生支出,如医疗、教育、科技等关键领域,减少不必要的财政开支,减轻地方债务负担,避免过度财政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