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使用千万蜘蛛池,网站外链优化,蜘蛛池引蜘蛛快速提高网站收录,收藏快捷键 CTRL + D

哈尔滨seo优化博客(seo营销推广全程实例)


盛夏时节,记者跟随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吉林省四平市,看望 参加过“两弹 结合 ”试验“阵地七勇士”之一的79岁老兵刘启泉

听说基地来人了,刘启泉特别激动,不顾刚做完胆囊切除手术,特意下楼来迎。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这次试验的成功震惊了西方大国,国际舆论却开始嘲讽我国“有弹无枪”,甚至有人想当然地预言:5年内中国不会拥有运载核武器的工具。

然而,仅仅两年后,1966年10月27日,中国导弹核弹 结合 试验成功,震惊了全世界,但是那些参与试验的英雄的名字,一直由于“保密”的原因无法公开。直到40年后,世人才知道,在距离发射工位只有160米的地下控制室内, 有7名官兵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指挥操作,如果试验出现问题,他们将牺牲在这个只有几平方米的地下室内。

刘启泉就是当时的“阵地七勇士”之一。当年他刚从哈尔滨军工学院毕业,就作为加注技师参与了“两弹 结合 ”试验,荣立二等功。

△刘启泉的立功证书

可这是一份只能默默藏在心底的荣誉。由于核试验“上不可告父母,下不能告妻儿”的保密要求,在试验后几十年时间里,刘启泉没有向外透露一个字。 老伴高玲芝边拿出刘启泉的二等功证书边感慨地说:“没想到他一声不响地‘骗’了我这么多年。”

打开刘启泉泛黄的立功受奖证书,记者看到,两页的“主要事迹”栏内一片空白。

直到2007年,“解密”后的第二年,老战友才好不容易联系上刘启泉,告诉了他“解密”的消息。此后,已经退休的刘启泉有了新的爱好——通过博客记录自己在戈壁滩的军旅生涯,记录自己的光荣岁月。

△当年的地下控制室入口(左上)和内部场景( 左下 ); 右图(左起)分别为刘启泉、佟连捷和徐虹。 (解放军报)

随行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馆长侯冀主动提起,想收藏一些刘启泉从军的纪念品。经过一番翻箱倒柜,他找到了当时的军大衣和一副领章、一个针线包。

高玲芝说,刘启泉最近这些年听力一直不好,去年因为中耳炎在医院治疗,医生诊断是“陈旧性穿孔”,还问他以前受过什么伤。 “我当时就逗他,是不是以前搞试验时伤的?他说‘别胡说,没有的事’。”

即使现在已经解密,刘启泉也不承认,在戈壁滩的那几年给他带来了任何伤害。他记住的,是那里有最香甜的哈密瓜,最难忘的岁月。他的立功证书永远空白没有关系,那些最光荣的时刻已被他牢记在心底。

向刘老致敬!

来源:《中国国防报》2019年8月15日01版,作者:杨明月、柳明烨,综合人民网( ID: people_rmw)

本期编辑:胡洪江、蒋川

本文链接:https://www.24zzc.com/news/169839904053053.html

相关文章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