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不负梦想,更不负这个时代。明天(6月17日),浩瀚太空将迎来三位中国身影。我们常说,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纵使太空遥不可及,但是浩瀚星空永远是地球无可取代的邻居。明天,中国人可以用自己的双眼,饱览宇宙星空的璀璨;明天,中国人更有机会用脚步去丈量太空万物的奇妙空间、记录时光交错的瞬息万变;明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瞄准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明天,三个宇航员将携带14亿中国人的赤诚和勇敢,追问星河、直飞云霄、不负期待。
航天员即将出征 神舟十二号明天发射
今天(6月16日)上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宣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计划于6月17日上午9时22分发射,3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将成为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驻人员”。聂海胜担任指令长。那么,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总体安排是什么?三个人将在太空生活多长时间?会不会进行我们常在科幻大片中看到的太空出舱和太空行走?他们三个人在生活在空间站里,生活起居、工作环境是什么样?
想要更好的深入本次太空之旅,我们先通过模型大致了解一下。这个“高个子”模型就是明天即将发射的搭载三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执行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在我右手边的这个小号模型就是三舱构型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左侧这个大号的组合体是“天舟天和组合体”——也就是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的组合体。明天,我们的三名宇航员就会搭载这个“高个子”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入轨后,就将与核心舱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三名宇航员从神十二飞船穿舱而过进入这一段白色的——天和核心舱,这里也是三名航天员未来驻站、生活工作的地方。现在,天舟天和组合体在轨状态良好,正在静静地等待着神舟十二号飞船的到来。
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将完成哪些任务?
了解了空间站的组成,接下来,我们就要聚焦本次飞行乘组的具体任务了。在今天上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首先介绍了空间站建设安排。
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这11次任务紧密关联、环环相扣。
刚才我们也提到了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已形成组合体在轨运行静待神舟十二号飞船。这一次,飞行任务将集中四个方面,也是本次飞行任务亮点。首先就是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第二点则是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因为航天员要在轨工作生活3个月,这么长时间,各项保障是关键;第三点则是出舱,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首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进行舱外的设备安装、维修维护等操作作业;最后一个就是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
这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组装建造过程中的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明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交会对接是关键一环。作为首批进驻空间站的航天员乘组,三名航天员需要进行哪些工作呢?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之后,首先要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进行快速交会对接。作为首批进驻空间站的航天员乘组,他们需要进行一系列初始化的工作。为了长期经济运行,与以往的空间实验室不一样,空间站核心舱内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采用的是可再生的技术,使得空间站内的氧气和水等物资尽可能实现循环使用。
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要进行长达6、7个小时的出舱活动。在2008年的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LBM曾协助翟志刚完成出舱活动,而这一次的出舱任务不仅时间更长,而且任务更重,需要三名航天员一起配合进行使用机械臂。
在太空当中,机械臂将成为航天员的得力助手,来实施完成大量的舱外作业,包括大型设备的搬运和人员的转移。此外,三名航天员还将进行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和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操作。
出征在即!飞行乘组今天与中外媒体见面
今天(16日)上午,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则是首次飞行。明天就要出征了,他们现在状态怎么样?心情如何?距离发射窗口越来越近了,他们还要进行哪些准备?
航天员 聂海胜: 这次飞行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第1次载人飞行,我有幸能够开跑空间站建设的 “第一棒”,我是有很多很多的期待的。这次任务也很多,我们要把空间站核心舱这个“太空家园”布置好,还要开展一系列的关键技术的验证实验,任务很艰巨,挑战也很多。我和伯明、洪波我们三个人一起会密切的配合,精心的操作,克服一切困难。我们有底气,有信心,也有能力完成好这次任务。
航天员 刘伯明: 这次任务的出舱时间大幅增加,而且是多次出舱,任务变得极其复杂、艰难。我相信,挑战和考验也不会缺席,为此我们进行了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特别是身着我国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服,我们会完成好每一次出舱任务。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
航天员 汤洪波: 我是1995年入选飞行员,2010年入选航天员,航空与航天只是一字之差,但完成这个转变是一个艰苦而又难忘的经历,经过11年的学习训练和磨砺考验,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我们团队充满信心。
太空生活揭秘:航天员如何生活?
看来航天员们的状态不错,接下来,我们就要关心一下他们的太空生活了。核心舱所在的这个“太空之家”舒适吗?航天员在天上如何工作生活?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天和核心舱提供3倍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第一个特点就是大。为了提高航天员太空生活的“舒适度”,设计师们为航天员预留了相对充裕的生活环境,舱内活动空间从天宫一号的15立方米提升到了整站110立方米,简直是从“筒子间”搬进了“大平层”。第二个特点就是功能分区;据了解,生活区内有独立的睡眠区、卫生区、锻炼区,还配有太空厨房、就餐区和睡眠区。独立的睡眠区能够让航天员更放松,让他们的太空工作和生活更加“元气满满”;锻炼区则配备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用于航天员日常锻炼;此外,在中国空间站里还有“移动WiFi”;在以往的载人航天活动中,天地通话是“传统项目”。这一次,设计师还给航天员预留一条私密语音通道,航天员可以在这里和家人打电话“说悄悄话”,分享自己在太空生活的心情。那么,航天员吃的怎么样呢?季启明介绍,为三名航天员配置了120余种营养均衡、口感良好、长保质期的航天食品。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