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往往对孩子把握不好尺度,不知自己应该去引导孩子,还是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学习。
这让我想到之前看一位爸爸教孩子学骑车的场景:孩子在开始不熟练时,爸爸强有力的扶住自行车让孩子慢慢的找到平衡,明白蹬车行驶的感觉。在孩子熟悉的差不多时,爸爸告诉女儿:“孩子不要害怕,我一直在背后,你自己蹬车前进,当你说可以时我才会放开我的手。”
于是在孩子的一声我准备好了,爸爸放开了扶住后座的双手,将孩子送向自由骑行的世界。
正如这段经历,家长在面对孩子时也要明白什么时候需要放手。放手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能够恰到好处的松开。很多时候内心和教育理念的冲突就是因放手的时机、放手的选择不同而产生的。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常面临着“放手”与“引导”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他们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孩子会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误入歧途。接下来将由我和大家讲述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平衡这两个矛盾,实现孩子健康成长的目标。
1. 放手
放手是指父母给予孩子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自主权,让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信心。
2. 引导
引导是指父母通过合适的方式给予孩子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1. 分阶段实施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熟程度,分阶段实施“放手”与“引导”的策略。在年幼时,父母应该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关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步减少引导,增加自主性。
2. 关注孩子的需求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需求,了解他们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这样,他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放手”与“引导”的策略。
3. 设定合适的期望值
父母应该设定合适的期望值,避免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在放手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进步和成就,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4. 培养自主性和责任感
父母应该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5. 沟通与倾听
父母应该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倾听,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通过有效沟通,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实现“放手”与“引导”的平衡。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平衡“放手”与“引导”的矛盾,实现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可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实现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图片为网络图片,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