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经记者 孔敏
蚂蚁消金获批开业无疑是上周消费金融领域最受关注的消息,没有之一。
6月3日,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消金)获得重庆银保监局批复开业。天眼查App显示,其法定代表人为黄浩,注册资本80亿人民币,是中国境内资本金最高的消费金融公司(以下简称消金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熟悉的借呗、花呗都要从蚂蚁集团下的小贷公司转移到蚂蚁消金旗下。
蚂蚁消金实现落地,某种程度而言,可以看作实质性利好,然而短期来看,蚂蚁消金业务或仍将面临过渡的阵痛。
蚂蚁消金成立后,将收编花呗、借呗业务。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蚂蚁集团应在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6个月内完成花呗、借呗品牌整改工作。整改完成后,花呗、借呗将成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专属消费信贷产品,其他金融机构借助蚂蚁集团提供的数据信息所发放的消费信贷,不再标挂花呗、借呗名称。这也意味着,将来蚂蚁发放新的消费贷款将主要依赖自有资本,与传统银行的合作多停留在导流层面。
多名消金行业人士表示,“花呗”“借呗”规模超过1.5万亿元,而消金公司的杠杆在十倍左右,显然,当前蚂蚁消金80亿元的注册资本难以承接。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指出,蚂蚁消金注册资本维持在80亿元,低于预期。即便按12倍杠杆算,最多承接小贷业务不过1000亿元。预计后续将加快补充资本。
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孙海波指出,80亿元注册资本远远不足,蚂蚁集团大概率年底进行注资。“增资扩股的过程中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等可能会被稀释,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未来整体业务规模和发展前景是大家看好的,所以大股东引入新进入者是大概率事件。”
“短期来看蚂蚁消金业务或将面临阵痛,甚至规模收缩、利润承压在所难免,但蚂蚁作为行业的绝对头部,其流量、品牌、技术沉淀和用户积累等方方面面的优势都没有改变,势能依然强大,市场地位也依旧稳固。”业内人士分析。
自去年11月以来,蚂蚁集团的整改方案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神经,消金行业的许多敏感话题:比如网络小贷的未来、联合贷何去何从等等,这些关乎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都需要从蚂蚁的整改中寻找破局的答案。如今蚂蚁消金开业,不仅是蚂蚁整改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也为网络小贷行业整改提供了有效范式。
近年来,各路巨头抢滩消费金融牌照,成立消金公司。消金赛道上,有银行系消金公司的身影,如中国银行下设的中银消金、北京银行下设的北银消金;有电商平台的加码,背靠淘宝商城的蚂蚁消金等电商系消金公司;还有产业系消金公司,其建立消金子公司的初衷则为促进本集团产业的销售,如苏宁消金、海尔消金等。
“蚂蚁入局,对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影响有限,但会影响消费金融公司的规模排位。” 青岛一位业内人士王倩(化名)向风口财经表示。
重庆银保监局批复说明,蚂蚁消金注册资本80亿人民币,据悉,这是目前中国境内资本金最高的消费金融公司。业内人士分析,蚂蚁消金或将取代捷信消费金融公司的龙头地位,成为国内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
从蚂蚁消金的股东阵营来看,蚂蚁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消金公司。除了持股50%的蚂蚁集团外,南洋商业银行(持股15.01%)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持股4.99%)都是国有企业,前者实际控制股东是中国银行,后者实际控制股东是财政部,国泰世华银行(持股10%)是台湾地区最大的民营银行,已在国内各地区设立多个分行;此外股东名单中还包括不久前市值突破万亿的宁德时代(持股8%)、千方科技(持股7.01%)和鱼跃医疗(持股4.99%)。
综合来看,蚂蚁消金七大股东涵盖支付、银行、医疗、新能源、资产管理等诸多领域,股东背景称得上是资金方与场景方优势互补,承接着花呗、借呗的存量业务和品牌势能,后续发展引人关注。
在消金产业发展初期,由于银行系、产业系、电商系消金公司的业务方向有所不同,背后对应的客群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目前每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的客群和经营模式都不完全趋同,自身的定位决定了市场的分配。”王倩说。
蚂蚁消金的主要经营业务包括发放个人消费贷款;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与消费金融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代理销售与消费贷款相关的保险产品;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等。
百度旗下度小满入股哈银消金公司,微博全资子公司参股包银消金,腾讯通过持股邮储银行间接参股中邮消金,其中此次蚂蚁消金诞生地重庆早已有马上消金、小米消金两家持牌消金公司……数据显示,自2009年国家下放消费金融牌照以来,国内已有29家消金公司。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孙杨表示,消金公司之所以备受青睐,是其与日益收紧的小贷公司不同,可以全国展业,突破了业务注册地区域限制,更重要的是杠杆率最高可至10倍,是小贷公司五倍,比较之下,有了消金牌照的消金公司的价值不言而喻。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和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消金领域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约8.45万亿元,2020年将达到12万亿元。此外,央行预计,到2023年,我国短期信贷消费余额规模将达到23.46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68%。
“目前银行系、电商系、产业系三大类型的消费金融公司各具优势”,王倩表示,银行系拥有雄厚的资金优势,风控经验丰富;产业系依托母公司的零售网点和供应链体系,线下场景的获客成本较低;电商系得益于成熟的大数据体系,能够精准地捕捉用户需求。
然而,当下消金整体市场份额低,大部分公司竞争力不足。目前消金市场格局头部集中,排名前三的仍然以银行系为主,比如捷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其合计占比达到全行业总资产的50.5%。
不过,近几年,银行系隐隐有式微之势。以捷信消金为例,从增速看 2019年捷信消金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跌4.91%和18.34%,2020年以后,这一下跌趋势愈发明显,2020年一季度,捷信消金的净利润仅达到0.3亿元,同比暴跌89.76%。
与此同时,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互联网消费场景的成熟,互联网公司将逐渐成为消费金融的主力军。目前小米集团已拿到消金牌照,虽然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还未备齐消金牌照,其背后的消费信贷余额已达到数百亿元,一旦拿到牌照,持证机构将再次迎来一场腥风血雨的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