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国两院宣布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分别为583人、655人。目前已经公布的名单一共 1159 人。特别推荐领域、特别通道有效候选人还有79人,没有公布具体名单。
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总名额不超过169名。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分别增选79名、不超过90名。有效候选人中大约13.65%的人会当选院士。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当选比例大致相当。
湖南在此次两院增选院士有效候选人表现不俗:中科院院士有效候选人中来自湖南高校的占7个: 湘潭大学黄云清,湖南大学张晓兵、李树涛,南华大学张灼华,国防科大胡德文、胡以华、吴建军。
黄云清是著名数学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由原北京大学副校长、现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长沙县人)推荐入选中科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国防科大胡德文由国防科大校长黎湘院士(浏阳市人)推荐入选中科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张灼华为医学学者,现为南华大学校长,由原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推荐入选中科院院士有效候选人;湖南大学张晓兵、李树涛则是年轻有为的学者。
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22人来自湖南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其中 中南大学 有: 阳春华(女)、李劼、赵中伟、李夕兵、柳建新、何旭辉、雷光华、周智广 ; 湖南大学 有 李肯立、黄守道、曾光明 ; 国防科大 有: 姜秋喜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湖南科技大学 和 南华大学 进步神速, 万步炎教授 、王福俤榜上有名。万步炎因领衔研制深海钻机“海牛号”而闻名世界。而老牌211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此次则是颗粒无收。当然推荐提名人中还是有出自湖南师大的院士谭蔚泓(湖南大学)、刘少军院士(湖南师大)。
赵中伟、李肯立、何旭辉分别由原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张尧学院士,现中南大学校长李建成院士提名入选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而雷光华、周智广分别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前者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由中国科协提名入选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
其他8位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分别来自湖南省内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湖南省农科院邓华凤、刘勇(刘少军院士提名),湖南省林科院李昌珠,中国电建集团中南院冯树荣,株洲中车公司刘国友,中冶长天国际工程公司叶恒棣,以及工程机械巨头山河智能董事长何清华,铁建重工董事长刘飞香。
分学校来看,中南大学入选两院院士有效候选人最多,有8个,湖南大学次之有5个,但其有2个中科院院士有效候选人,而中南大学无,证明湖南大学的理科含金量高,与中南大学各有优势和特色;国防科大排名第三,有4个,其中3个中科院院士有效候选人,足见实力出众。
更欣喜的是科研新势力的崛起,尤其是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和南华大学的飞速发展,已经对双一流大学湖南师大构成极大威胁,而高调的长沙理工大学更需加油破零。老3家+新3家,正在洗牌湖南高校格局。
每次的两院院士评选,都是各个高校、科研机构和各大企业大展拳脚的时机,但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可以看到,参与增选的除了985高校,以及部分头部211高校之外,另两大主力主要来自中科院系统、各大央企。
偏文科类的985高校中,只有中央民族大学此次没人入选两院院士候选人,中国人民大学和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中国海洋大学、东北大学也竞争乏力。而中西部偏文科或师范类的211大学,在此次评选中更是乏善可陈。
中科院系统机构众多,此次评选让人刮目相看: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竟有7人入选两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其中仅数理学部就有5人,足征该所人才辈出,竞争激烈。中科院半导体所、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上海和长春光机所、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及中科院在东北、西北(新疆和甘肃)、昆明(动物和植物研究所)的众多科研机构,都是两院院士参评人的热门竞争者。
中科院这些较好的科研机构,连同航空航天、各大央企、部委下属科研机构,都可以成为今后孩子们考硕博的重点关注方向,因为这些机构的研究更专业更精深更接近产业需求,师资强,资金足,就业也更有保障,比之一般的大学要好。总之,大家今后考硕博,一定不要吊死在大学这棵树上。
综观这两个榜单,还有更有意思的发现,那就是名头未必大过实力。如很多人轻看的海南大学此次竟有3人入榜,而双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此次更是有5人竞争入榜,实力超过云南大学等一众211大学和部分985大学。此外,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西大学也都非常不错。
相形之下,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此次都榜上无名,还不如杭州师范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这也反映出师范类大学、政法类大学、财经类大学的尴尬。
最后一点,湖南如果要想增选更多院士,在如今引进大学已经没有可能的情况下,只有两条途径,大力争取中科院在湖南开设新的科研机构,目前中科院在湖南只有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和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长沙矿产资源勘查中心(前中科院长沙大地所)等少得可怜的机构,连兰州、乌鲁木齐、昆明都差得远,再就是争取中国农科院、林科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在湖南开设新的科研机构,最后就是引进央企总部或者将其研发部门落户长沙,否则湖南科研难有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