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如何走出一条创新驱动、技术向善、持续健康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近期,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民主党人查克·舒默主持召开“人工智能洞察论坛”,旨在就美国国会应如何监管人工智能建言献策。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对此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若想深入探讨如何监管人工智能,应该把目光投向中国。
人工智能概念始于60多年前,其间虽有“深蓝”打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AlphaGo打败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等高光时刻,但在落地应用方面进展缓慢。2022年底,ChatGPT的横空出世,被行业视为通用人工智能的起点和强人工智能的拐点,正在引发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
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被迅速挖掘释放的同时,我们也应对其潜在风险保持高度警惕。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是中国推进人工智能治理的方向。作为人工智能大国,中国一直致力于推进人工智能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2017年,中国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到2030年,建成更加完善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2022年,中国发布《中国关于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立场文件》,从人工智能监管、研发、使用及国际合作环境提出主张,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在此背景下,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23年6月下旬在山东济宁曲阜,举办了以“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为主题的数字文明尼山对话。与会嘉宾重点围绕“构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议题展开讨论,呼吁要在全球文明倡议指引下,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探索人工智能治理良策,共促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这次美国的“人工智能洞察论坛”上,舒默试图推动囊括美国国家安全、就业、民众偏见等AI涉及的多个层面的全方位立法。对此,《外交政策》杂志文章认为这种做法“值得称赞”,但并不现实。相比之下,中国没有立即制定一部全面的AI法律,而是挑选出它所关注的特定应用,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生成式AI横空出世后,为解决数据泄露、个人隐私风险、著作权侵权、虚假信息等诸多问题,2023年8月15日,中国首份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性文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界定了该技术的基本概念,规定了对服务提供者的制度要求,为未来行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单丝不成线,孤树不成林。《外交政策》杂志文章也强调,美国国会应向中国学习,由点及面,从人工智能领域的具体问题出发,逐个击破,避免“一刀切”。
诚然,人工智能时代更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人类社会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化早已日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唯有携手合作,相互学习互鉴,才能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各种挑战。
审核: 张宁 策划: 李政葳 撰文: 李飞 编辑: 穆子叶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 光明网数字化频道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