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简单说,就是用 学科方法 学习 学科知识 。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用“不言语的方法”学语言,用“不着地的方法”学地理,用“不艺术的方法”学艺术,用“不科学的方法”学科学等,由于缺乏实践、实验和体验,造成了“物理不碰物(物体)”“化学不见化(变化)”“生物不懂生(生命)”等背离教学目标、不利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以新课标为标,积极探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规律和策略,力求学科核心素养渗透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科核心素养在与课堂教学环节融合中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高质量发展。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强化哪些策略?
1.强化学科功能室建设 。尤其是科学(物理)实验室、音乐、美术等功能室,体育设施、设备器材及活动场地、场馆建设,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等,必不可少。为学生音体美、劳动教育等学科教学,提供实验、体验、实践活动硬件设施,满足学生获取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条件。
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确保学生具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身心素质,在全面保证基础课程质量的基础上,努力丰富和拓展课程的门类,如篮球、跳绳、足球、武术、艺术操等课程,增强拓展课程的趣味性、活动性、可选择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
3.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要结合新课程改革,强化教师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比如,教师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学等活动设计能力,高质量作业设计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评价及教学评估能力等,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4.优化家校合作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比如,家务劳动、智慧阅读、综合实践活动等,家长的积极配合非常重要。学校通过开通家长热线,架家校沟通桥梁;编制家长手册,增强家长育人智慧;开辟云课平台,拓展教育服务;开展家长讲座,强化心理健康;精选家庭教育书单,助力家庭自我教育等,让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吴忠市利通区第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