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使用千万蜘蛛池,网站外链优化,蜘蛛池引蜘蛛快速提高网站收录,收藏快捷键 CTRL + D

新乡新站seo优化(新乡网站推广)


1938年2月,日军占领新乡地区后,相继由其随军记者拍摄了大批涉及新乡各县城的照片。

百泉山水、长垣古塔、获嘉牌坊、新乡城垣等名胜古迹,都被日军予以留影,日军修建的“新乡神社”等建筑也进入了日军的相册之中。这些照片有的被日军制成了明信片,予以发行使用,其目的就是为了美化其统治、掩盖其凶暴。

现在留存下来的有关新乡的明信片,主要有以下几张:

(一)“远望卫河与城墙”

卫河渊源流长,傍其与赫赫大唐年间兴建的新乡城垣因此多了一份阔大的厚重与灵动。

可惜的是,因日军的入侵,卫河航运几乎停运,年迈的新乡城墙亦因日军的炮火而显得破败不堪。

照片中可以清晰看到,日军进攻并由此进入新乡的北门楼,其东侧的垛口已然倾塌消失。


(二)“新乡全景”

白云缭绕下,一座富含民国建筑风格的二层楼宇及其附属偏房,与其后远处的北门城楼,构成了这座城垣内“古”与“今”的空间融合,高低起伏的民居与连绵的城墙,扮靓了古城内部的独特风貌。

只是不知这二层楼宇大院的主人是富商巨贾,还是官宦名流?


(三)“旧图书馆”

此指河朔图书馆,系唐肯执政时建设的“新乡四大建筑”之一。位于今一横街北首,为卫河环绕,景致幽雅。

新乡沦陷后,该图书馆成为日军“偕行社”等部门的军政要地。


(四)钟楼

日军称之为“时计台”。系民国时期新乡县县长唐肯在新乡执政时所建的“新乡四大建筑”之一,钟楼集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二楼的“遵守时间”与一楼四个门楣上的“惜阴”、“待旦”、“挥戈”、“起舞”,反映了钟楼建造时的理念与追求。


(五)新乡站前的繁华街

道清铁路与平汉铁路的交汇,让新乡成了被三个车站(新乡县站、新乡新站、游家坟站)环绕的城垣。交通位置的重要性,使其成为日军侵略华北必须要占据的四个军事重镇之一。

照片中,烈日下几个男人在路边的蹲守,折射出新乡沦陷后民生凋敝之状,何谈“繁华”?

破旧交通伞下执勤的交通警察,是否因面对日军记者的摄影镜头,才表现的如此不惧炎热、站岗敬业?


(六)成为中央街上耸立的石门

“石门”系指位于城内小北街上表彰明朝帝师郭淐的“功德尚书牌坊”。牌坊为“三间四柱六楼”结构。

此牌坊在日军拍摄的照片中多次出现,甚至日军还以其作为“邮戳”图案使用,足见此建筑之精美已让这群寇兽为之折服。


(七)新乡神社与忠灵塔

是日军第三十五师团于1941年7月20日,为纪念日军战死亡灵而在新乡河南大街上修建的永久性侵略标志建筑。此明信片亦成为日军侵略新乡的最直接的实物图证。


(八)忠灵塔与新建的小学校

忠灵塔与新建的小学校,这两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编排于一张明信片中,足见日军的别有用心。

在新乡日本居留民会主办的新乡寻常高等小学校的学生中,灌输日军的所谓“忠灵”思想,以使日军的殖民统治能够继续下去,流露出日军对中国觊觎的险恶狼子野心。


(九)繁华街

指日军称为“银座”的临近新乡车站的新民街。

日军占领新乡后,日籍商人在此街上开设牙科医院、药房、写真馆、服饰店、商会、商店、时计店等,不长的新民街上日籍商(店)铺达近二十家。

照片中的“大成洋行本店”位于新民街36号,店主福田德次郎,经营食料、杂货、百货等。

该店为“陆军御用达”(专门为日本陆军提供商品的商家)级别的商铺,且配置有电话机以便及时供应货物。


本文链接:https://www.24zzc.com/news/169759504148141.html

相关文章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