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地处江南水网地区、享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州市吴江区,怎样来立足实际发展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笔者梳理了近年来吴江农业产业发展涌现出的八种模式及案例,供参考借鉴。
一是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吴江水稻种植面积约17万亩,适度规模经营比例约90%,由700个种粮大户种植约15万亩水稻,每个大户平均种植面积约220亩,按稻麦两熟年效益500~600元/亩计算,每个大户年收益11~13万元。80%的种粮大户收益基本处于这个水平。少数大户,响应政府号召,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大米加工销售,延长产业链条,收益成倍增加,亩均效益达到了1000~1500元。
案例:震泽镇瑞粒家庭农场主沈财林, 2017年新增投资400多万元,配备温烘干机6台套、碾米机1台、“中拖”5台、高速插秧机6台、联合收割机3台,注册“瑞粒”优质大米品牌,建成了集农机服务、粮食生产、优质稻米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田间农机综合服务体,年收益超过100万元。目前,吴江有类似的田间农机综合服务体10个。
启示: 发展乡村产业不一定要追求高大上,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走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基础产业也可以有一番作为。
二是虾蟹混养
水产养殖是吴江的传统产业。这几年因生态环保的原因,池塘养殖面积压缩至约12万亩,主要从事特种养殖,其中加州鲈鱼4万亩、虾蟹混养3万亩、青虾3万亩和螃蟹1万亩。虾蟹混养模式,技术成熟,环境友好,收益相对较高,是政府鼓励发展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
案例:横扇街道双湾村水产养殖户赵雪南,虾蟹混养面积62亩,由于管理科学和电商销售,取得了产量和效益的双丰收,2019年池塘亩产河蟹220斤、青虾100斤、鳜鱼15斤,实现亩均产值16100元、亩均效益9100元。
启示: 发展要紧跟时代要求,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依靠技术和模式的创新,也能给传统产业转型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是稻田综合种养
稻田综合种养是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主推的重点技术,因为它找到了从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实现了稳粮、优质、高效、生态的发展目标。吴江稻田综合种养起步晚但发展快,从2016年的200亩,增加到现在的5000亩,主要是稻田养小龙虾、青虾、螃蟹、甲鱼、鸭子等模式,新的模式还在不断出现。
案例:金家坝承恩水产负责人金香,是吴江稻田综合种养的带头人,也是最早探索稻田养小龙虾的,主要销售龙虾种苗、商品龙虾和优质稻米,并提供技术服务,亩均效益接近5000元。由于综合种养大米品质有保障,授权使用“吴江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大米卖到6元/斤。
启示: 生态循环农业能提供更加优质的农产品,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升级的需求,是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方向之一。
四是特色优质果品
吴江的果品种植面积不大,1.2万亩左右,但品种很多,主要有太湖蜜桔、草莓、葡萄、西瓜、翠冠梨、桃子等。果品可以发展观光采摘,带动了乡村的人气,进而带动了乡村的消费,从这个角度讲,是小果品、大产业。
案例:横扇街道小龙果品合作社。周小龙,1989年开始种植柑桔,面积近50亩。经过反复的探索和总结,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果品品质上,通过优选品种、改良土壤、配方施肥、合理剪枝、生态防治、综合种养,营造果园小生态,有效地提升了柑桔的品质和口感。他合作社旗下的“王焰牌太湖蜜桔”获得市民喜爱的十佳地产优质果品金奖,柑桔卖到5~6元/斤,虽然比周边的价格高了一倍,但还是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后来,又发展果树苗销售、果品观光采摘和林下综合种养,亩均综合效益近万元,年收入近50万元。
启示: 发展特色优质果品,要小而精、小而深,重视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是特色产业的突围之路。
五是农产品电商销售
互联网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正改变农业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好处众多:一是减少流通中间环节,价格有优势;二是农产品新鲜,质量有保障;三是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只要运营得好客户不用愁。
案例:朱毛根水产合作社。这个合作社在苏州市比较知名,效益也很好。合作社主要靠两个人,一个是创始人朱毛根打基础,守江山;一个是合伙人李洪伟,开辟新领域。李洪伟2007年从宁波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毕业后,没有留在城市,而是选择加入朱毛根水产合作社,扎根基层,在一线从事水产养殖和销售,干的风生水起。依托800多亩的水产养殖基地,2010年开始网上销售,在淘宝上注册“伊乐草”旗舰店,卖大闸蟹和小龙虾,全网大闸蟹类目综合排名30强,太湖大闸蟹独占鳌头。2019年仅电商销售额就达500万元,利润达68万元。
启示: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业迫切需要人才,只要肯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刻苦钻研,踏实干事,在农村也会找到自己的舞台。
六是乡村民宿
乡村民宿是指利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为旅客提供个性化的小型住宿场所。
案例:肖甸湖边上的乡村民宿群。肖甸湖是国家级湿地,也是省级森林公园,自然条件好,空气清新,景色优美,让人心旷神怡。在政府的引导下,近几年周边发展起来6家民宿和农庄,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每家提供床位10个以下,从业人员2~3人,年效益约10万元。虽然效益不算高,但方向是对的,前景很好。另外太湖新城的南厍,依托太湖古村落资源,民宿也发展得不错,节假日期间,“白相里”民宿一房难求。
启示: 发展乡村民宿,一定要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尽可能充实乡村文化体验,塑造自然平实的经营风格,带来与酒店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七是田园小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是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来的新生事物。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苏州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于2018年提出了发展“田园小综合体”,就是要以农业产业为根、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一站式满足吃喝玩乐住所有的需求,功能上和城市的商业综合体差不多。目前吴江共有田园小综合体10家,还处于发展阶段,和比较知名的西安的袁家村和安徽的“三瓜公社”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案例:太湖雪蚕桑园。位于震泽镇,规模约300亩,于2018年被评为苏州市高标准田园小综合体,是全国乡村休闲旅游4星级示范单位。太湖雪以蚕桑为主题,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业态包括果蔬采摘、野炊烧烤、亲子乐园、素质拓展、农事婚庆、商务政务会议、丝绸文创产品销售等。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超20万人次,正成为中国丝绸小镇——震泽的会客厅。
启示: 发展田园综合体不仅要基础好、产业强、环境美,还要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业态,更要依靠团队精心运营,这样的综合体才会充满活力和吸引力。
八是农产品冷链配送
农产品冷链配送是在农产品的储藏和运输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下,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有冷库、保鲜库和冷链配送车。
案例:同里农业园区的四家配送企业。同里园区引进培育的三港配送、江澜农业、骏瑞配送、润汇农业4家农产品冷链配送企业,依托同里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万亩蔬菜基地,发展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农超对接,以及与机关食堂对接,形成了集聚效应,特点简要归纳为“678”,即为苏州市约60万学生提供食堂原材料供应,市场份额占苏州市的70%,年销售额超8亿元,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还为农民提供了工作岗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启示: 瞄准新方向,厚植基础、联农带农、抱团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可提高影响力和竞争力,助推农业企业要做大做强。